Blues音乐“非流行”到“流行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sk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欧美流行音乐”是当前我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思路。因为中国流行音乐是吸收借鉴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承继了中国自古来的俗音乐文化传统;融合了当今中国人新的世俗审美情趣的音乐。要对中国流行音乐进行研究,就必须对欧美流行音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为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又因为语言及文化背景等原因,对欧美流行音乐的研究很难以一个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所以“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欧美流行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人的视角看布鲁斯音乐的“非流行”到后来的“全球风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从布鲁斯音乐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布鲁斯音乐的起源与我国的劳动号子以及山歌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布鲁斯音乐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演变,从一种“非流行”的音乐到后来变为一种“流行的”音乐,甚至成为了美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流行”到“流行的”这个新的视角切入,去看流行音乐中的某种形式——布鲁斯音乐的兴衰,对于我们中国的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以及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为我国所用是很有意义的。《布鲁斯音乐“非流行”到“流行的”文化阐释》的写作可以为以后的流行音乐学习研究者提供一种套路,一种打破现有介绍某种音乐类别的简单套路。因为作者在整理增写《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一书时,阅读了几乎所有的中文的关于流行音乐的书籍,并对英文文献如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流行音乐相关词条进行阅读翻译,认识到对诸如布鲁斯音乐的研究,不应该至停留的人物或是作品名字的简单介绍或是简单文字评论上,应该是赋予音乐研究的观点于其中。对布鲁斯音乐“非流行”到“流行的”文化阐释这一视角就为其他流行音乐学习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套路,如对爵士乐研究,可以以“书面传统和即兴传统”为视角,或者是以“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相互着力”为切入点等等。这也是“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欧美流行音乐”理论研究重要思路的体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对某种音乐的研究中,除了看到音乐的发展历史与过程,还应该看到精彩的音乐背后所附带的启示。“他山之石”指的是“欧美流行音乐之石”,“玉”即吸收借鉴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承继了中国自古来的俗音乐文化传统;融合了当今中国人新的世俗审美情趣的中国流行音乐之玉。只有带着思想和观点亦或是目的去研究布鲁斯音乐,或是其他音乐类别才能对中国流行音乐研究者以真正启示。《布鲁斯音乐“非流行”到“流行的”文化阐释》便是其中之一。
其他文献
墨西哥独立媒体包括公民社会模式媒体和市场驱动模式媒体,它们是新兴的媒体或者传统媒体转型的产物。与墨西哥传统的威权模式媒体不同,独立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口译职业化以来多数人关注的是会议口译,而对法庭口译、医疗口译等社区口译形式重视不足。本文从社区口译的特点出发,介绍了社区口译在中国的发展,总结了目前社区口译面临的
中国扶贫历时三十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开发式扶贫。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扶贫工作的推进,中国面临的不仅再是绝对扶贫问题,而是逐步演化为
2010年以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风波不断,以“小猪五国”(PIIGS)为代表的南欧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导致金融体系动荡,欧洲经济持续衰退。美国长期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债务规模屡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形势,我国许多企业集团需要在集团内部进行资产重组。笔者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特点和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集团内部资产分析和分类
语用学从早期的传统分相研究到今天的语用综观视角,逐渐由一种"杂学"演变为将认知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连贯体系。将这一过程应用于翻译研究,既能指导实现语用对等的翻译实践,
语码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对它定义的准确性一直没有严格统一的界定。本文首先对有关语码转换的定义作了简略的介绍,并区分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两个术语;随后回顾了语
<正>有这样一群人,被外界称为"都市新农人"。他们本是白领和精英,却放弃了事业,甘愿到田间地头当起了"农民",刘达就是其中一位。三年前,他义无返顾地切断了近三十年积累起来
期刊
国内外外语界阅读、写作和听力元认知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在英语语音研究方面较欠缺。通过对国内外外语界语音元认知研究现状的回顾,从探索语音习得过程、填补语音元认知研
价值判断是评审和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根据和基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而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又最终取决于用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