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畸变效应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是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后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起源于法国,随后也普及到日本等国。该结构较混凝土箱梁可以有效提高预应力效率、减小梁体自重、加快施工进度,可避免混凝土腹板开裂的问题,因此应用范围广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畸变效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基于势能驻值原理的能量变分法,推导波形钢腹板组合梯形箱梁的畸变控制微分方程,采用初参数法对其畸变内力和畸变位移进行求解,推导得到组合箱梁在集中荷载及均布荷载下的畸变内力和畸变位移表达式。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与传统混凝土箱梁的畸变翘曲应力,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最大畸变翘曲应力是混凝土箱梁最大畸变翘曲应力的1.69倍。(2)运用板梁框架法推导波形钢腹板组合矩形箱梁的畸变控制微分方程,利用弹性地基梁比拟法对其畸变内力和畸变位移进行求解,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与传统混凝土箱梁的畸变翘曲应力,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最大畸变翘曲应力是混凝土箱梁最大畸变翘曲应力的1.50倍。(3)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并验证两种计算理论的精度,得到运用弹性地基梁法求解组合箱梁的畸变微分方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证实了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畸变分析中采用的基本假定是满足其受力特点的。(4)利用有限元ANSYS研究分析了高跨比、波形钢腹板形状、波形钢腹板厚度及横隔板数量等参数变化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在承受偏心荷载时畸变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过多增加自重的前提下,增加横隔板数量可以有效改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纵向翘曲应力;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纵向翘曲应力增大系数随着波形钢腹板形状参数b、α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波纹钢腹板厚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高跨比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减小组合箱梁纵向翘曲应力的措施。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蛋白转导技术是指利用蛋白转导作用域将与之共价结合的化合物、肽、反义肽核酸或与之融合表达的全长蛋白质通过非受体依赖、非转运蛋白依赖方式运送至细胞内的一
利用51单片机、玩具小车、红外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屏设计智能小车系统。小车能够正向、反向、转弯行驶,且行驶速度可调;遇到障碍物能够转弯,即避障;能够按照一定的轨迹行驶,即
青藏高原及其南坡作为对流层-平流层物质交换的重要窗口,该地区频发的深对流活动将边界层的水汽和人为污染物输送到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进而影响对流层顶层的大气成分和辐射平衡。进一步理解青藏高原及其南坡深对流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平流层水汽的输送作用有助于认识平流层水汽的纬向分布不均、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空洞的季节性循环、对流层顶区域日益增长的气溶胶层以及更为准确的评估青藏高原及其南坡深对流对平流层水汽增长、北极臭氧
本文通过对中医院医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医医院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中医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对策。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外伤后发现膝关节处肿物逐渐增大、疼痛10d,于2012年1月31日到我院就诊。查体:髌前可见球形隆起,皮肤稍红、肿,压痛明显,滑囊呈波动感,位置固定
期刊
伴随着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及传统光伏价格的快速下降,聚光光伏CPV(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在新的一年迎来了关键的机遇和挑战。从CPV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对国内外CPV市场
目的评价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40例疑似慢性宫颈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进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进一步针对检
肿瘤血管新生(tumor angiogenesis)在实体瘤生长、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肿瘤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管新生是一个多因素参
目的:第一部分:利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肝癌的价值并探索乙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最佳浓度。第二部分:讨论高浓度和低浓度乙酸对于兔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是否
基于科学研究以及深海装备测试的需要,项目提出了研制一套能够模拟深海高压环境的试验平台,其中的关键设备为卧式压力筒,是一台高压容器。本文依托其快开门密封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重分网格法的橡胶密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特征及自紧式密封机理,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了耐油丁腈橡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拉伸试验,建立了单软唇型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