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的老年人体育资源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调查工具的编制和实际调查研究)。结果为:(1)测量量表编制方面:量表总信度值为0.801,各因素层面(生存需要,社会关系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信度分别为0.736、0.712和0.813,均大于0.7的临界值,即信度检验达标。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最终修正模型的卡方值为272.373,自由度为98,卡方自由度的比值为2.78;各项拟合参数分别为:AGFI:0.9,GFI:0.91,CFI:0.90;CN值211;RMSEA:0.068。上述检验指标均达标。模型的聚敛效度检验结果为:三个维度内各题项的题总相关性值均大于0.6,表示模型内在质量良好,聚敛效度检验达标。模型判别有效性(区别效度)检验表明,任意两个因子的方差抽取量均大于这两个因子相关系数的平方,表明模型区别效度检验达标。(2)问卷调查研究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以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70岁—75岁老年人的生存需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60岁—65岁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需求显著高于非独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需求;有固定收入老年人的生存需要和社会关系需求显著高于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结论为:(1)量表编制方面:量表编制信效度检验,量表编制合理,各项统计检验指标达标,能够满足本次研究需要。(2)调查研究方面:(1)男性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大于女性老年人;(2)70—75岁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大于其他年龄段老年人,60—65岁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于其他年龄段老年人;(3)独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需求”大于非独居老年人;(4)有固定收入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和“社会关系需求”大于无固定收入老年人。建议为:(1)本量表虽能够满足本次研究,但仍需继续优化,优化方向为扩大被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精确调查内容。(2)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时,以下方面应多注重:(1)不同性别方面,应多增设男性老年人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的体育资源。其资源性表现为:多开展适合男性老年人参与的竞争性较强的赛事活动,才艺展示等等,让其能够实现自身价值。(2)不同年龄方面,应多增设70—75岁老年人在生存需求方面的体育资源,其资源性表现为多配置具有保护老年人设施的硬件资源,多老年人锻炼常识普及活动。应多增设60—65岁老年人在生存需求社会关系需求方面的体育资源,其资源性表现为:配置功能性较强的体育锻炼设施,成立老年人户外健身团队。(3)应多增设独居老年人在社会关系需求方面的体育资源,其资源性表现为:开展独居老人交际活动,设立社区独居老人管理组织等等。(4)应多增设有固定收入老年人在生存需求和社会关系需求方面的体育资源。其资源性表现为:在现有体育资源基础上,可以探索性的建立收费性质的体育设施场馆等,成立收取会费的会员制健身组织。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均为相对性,即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时,应重点考虑本研究结论里面所提供的数据结果,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要有针对性,而非只进行某一方面的体育资源配置。有针对性的配置可以避免资源过度浪费。此外,也应对现有体育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国家政府养老政策的顺利实施。目的在于:对重庆市主城区的老年人体育资源需求现状进行概略调查研究,为进一步的精确调查作前期工作准备,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意义在于:响应国家养老政策,帮助促进国家养老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提供解决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