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合成了一系列带有取代基的苯乙烯衍生物,研究了它们在稀土金属配合物(Flu-CH2-Py)Y(CH2SiMe3)2(THF)(1)、(Flu-CH2-Py)Lu(CH2SiMe3)2(THF)(2)、(Flu-CH2-Py)Sc(CH2SiMe3)2(3)、(Flu-SiMe3)Sc(CH2SiMe3)2(THF)(4)与有机硼盐[Ph3C][B(C6F5)4]和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的三组分催化体系作用下的均聚合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合行为,制备出了多种结构明确的聚合物,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1)利用限制几何构型的稀土配合物1、2或3与[Ph3C][B(C6F5)4]/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实现了对2-乙烯基萘(2VN)和2-乙烯基-6-甲氧基萘(MVN)完美的间规立构选择性聚合(rrrr>99%),聚合反应活性高达(3.15×106 g molSc-1 h-1),且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35-1.45)。如果在-20℃下用三溴化硼处理聚(2-乙烯基-6-甲氧基萘),就可得到间规立构聚(2-乙烯基-6-羟基萘)。同样条件下,利用催化体系4/[Ph3C][B(C6F5)4]/AliBu3催化1-乙烯基萘(1VN)均聚合,合成出了无规立构聚(1-乙烯基萘)。(2)合成了一系列对位烷基(CH3-C23H47)取代的苯乙烯单体,使用限制几何构型的(Flu-CH2-Py)Y(CH2SiMe3)2(THF)(1)与[Ph3C][B(C6F5)4]和AliBu3组成的三组分催化体系实现了这些单体的间规选择性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16-1.57)。研究发现,直链烷基取代的苯乙烯,随烷基碳原子数增加,聚合活性增加,4-二十三烷基苯乙烯的均聚活性最高可达3.80×106 g molY-1 h-1。对所得聚合物进行DSC测试,结果可以发现,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取代基碳原子数目增加而增加。而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则表现不同:在取代基碳原子数小于7时,聚合物没有熔融峰;碳原子数目在9、11时,聚合物出现冷结晶峰;而在碳原子数目大于13时,熔点呈现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的趋势。(3)使用催化体系1/[Ph3C][B(C6F5)4]/AliBu3实现了4-十九烷基苯乙烯与苯乙烯的共聚合,通过调节4-十九烷基苯乙烯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可得到不同热力学性质的聚合物,我们对其进行了DSC、TGA、AFM等测试。DSC结果表明,共聚物中4-十九烷基苯乙烯单体含量在1%和2%时能观察到250℃左右的熔点,而共单体含量在8%和10%时只在60℃左右出现熔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间规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0℃)且随着4-十九烷基苯乙烯共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GA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都在390℃以上。AFM测试中观察到所有共聚物都有轻微的相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