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乡村现代化若干发展领域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以商品化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变,乡村从传统的、封闭的社会向理性而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中国自1949年再次启动现代化历程以来,工业加速发展而农业日益落后,城市日趋繁华而乡村逐渐凋敝,农业和农村问题成为困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法国和中国一样具有成熟而典型的封建专制传统、浓厚的乡土情结,以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被称为“西方的中国”。法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过渡到现代农业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农业大国,农村社会亦成功实现转型,达到了很高的现代化水平,城乡区域一体化,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虽然两国现代化所处的时代,具体国情不同,但法国的乡村发展历程仍然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农村教育、农民的政治心理变迁四个方面,考察法国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启动现代化以来的乡村发展变迁历程,并与中国1840年以来相应的乡村发展领域进行对比,总结法国乡村发展的特点与经验教训,为中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考察的重点落在二战后法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的30年,从法国政府、法国农民和欧共体三方力量研究法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研究表明,法国的农业现代化依次经历了机械化、生化技术与管理革命,小农阶层长期存在是法国有别于其他欧美国家,而与中国最相似的地方。法国的土地集中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的宏观调控、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和法国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法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方面,法国一直是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辅助型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比较平缓,城市布局较为合理。在劳动力转移方面,法国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为承接农村劳动力准备了条件,法国特色的奢侈品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力,中小城市吸收了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总体上,法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呈比较协调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同步型的城市化。在农村教育方面,法国的教育体制发展经历了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近代教育体制创立时期与20世纪以来的教育体制现代化时期两个阶段。同时考察了中国1840年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变迁。由于两国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不作为,中法两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长期低于国内同时期其他阶层。在教育改革中,法国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并以中央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和完善的教育经费监督体制,将教师纳入公务员序列,保证了师资的稳定并淡化了师资的地区差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并形成了与之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农业教育。这些都极大提高了法国农民的素质,成为法国农业与农民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农民的政治心理变迁方面,考察了法国农民从大革命时反封建,到在专制与民主之间冷漠、摇摆到最终接纳共和制,并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的思想意识的转变,逐步学会将自身利益诉求与选票相结合的变化过程。同时对比中国农民自1840年以来的政治心理变迁,结合小农意识形成的原因,得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保守性,而商品生产和市场是农民融入现代化的媒介的结论。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农村中的第三部门组织,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脱离狭隘落后的小农意识,成为独立自主的现代人。文章在第七章从农村社会转型的力量来源、主导因素和方式、发展特征等方面总结比较了中法两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特点。第八章从土地制度、农村的组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科教事业发展、国家的调控与支持、制度创新这六个方面总结了法国农村现代化历程对当今中国乡村发展的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水资源的短缺将严重影响兰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收集整理兰州市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2012年为现状年,对2020年和2030年兰州市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
工业化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电力需求迅速增加,而我国主要是煤炭发电,使得电厂所产生的粉煤灰量迅速增加。据了解,我国粉煤灰利用率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预计在"十二五"末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房地产税收收入比重已经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份额,房地产税收的宏观调控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房地产税收征管却处在
近年来,国家为了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颁布了一系列推动循环经济的政策。大中型燃煤发电厂是固体废物产生的大户,每年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并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