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地区自然景区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是建立在天然风景区内以提供游客服务的景区建筑。  城市发展的迅捷推动着城郊的建设速度,人们开始将目光转译到喧嚣之外,面对以自然景观、自然历史为背景的区域,景区建筑将成为连接人们与自然的一座桥梁,人们通过景区建筑了解自然的历史情怀,这样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也成为当代景区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伴随着当代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个性化创作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开展,景区建筑呈现出多方向的创作方式,这样使得建筑对自然造成了破坏,也就失去了人们欣赏开发自然景区的最初意图。面对这种还缺乏相应理论支撑的景区建筑类型,要对景区建筑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手法提出相适宜的科学方法,这对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此明确了论文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基本概念界定及其发展,主要对建筑形态、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和客运索道站房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对案例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自然风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后面的自然风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影响因素解析做好基础铺垫;第四章为解析自然风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影响因素,并以建筑形态构成基本要素入手分析其外部形态形成特征;第五章为提出站房与景区的和谐化交融、站房营造技艺的自然性运用、站房地域文化的自然性表达三个代表性的设计原则,针对这些主要的设计原则对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提出宏观性的指导;第六章以所提出的设计原则主导设计策略,从自然风景区客运索道站房设计时的修建位置选址、体量尺度控制、接地形式对形体的生成、功能空间对形体的生成以及色彩、材质与地面肌理处理方式的问题入手,总结出适用性的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策略。  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虽不是当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笔者根据目前调研统计的来看,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设计数量虽然惊人,但是却没有被真正全面的当一个问题去看待,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自然景区客运索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均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均衡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并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所认知。均衡在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控制建筑形式
全球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旅游业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在中国,风景地区的旅游发展带动了相邻旅游小城镇的经济增长,然而旅游小城镇同时也产生了特有的社会与空间问题,风景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以机械设备为主要方式通过能源的消耗解决了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的问题。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匮乏,不仅让人们感到归属感的缺失,也丧失了与自然属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区建设己经从满足简单的居住逐步向小康型转化。在现代住区建设中,能否再现传统社区那种礼乐相成、几代人共享天伦的景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设施,其作为我国主要居住形态一居住小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在发展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本体与表现的分离是问题共同的作用特征,也是当前建筑创作需要解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竞赛和实施方案所引发的争论之中,建筑的“中国性”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认为,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产生肇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资本的流动性模糊了国家的界限,城市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角,城市陷入了全方位的竞争。各大城市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向外扩展城市空间、向内整合城市资
学位
国内近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乡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用日新月异来惊叹的同时,推倒重来式的建设越来越受到质疑,许多曾经活跃的街区退出了历史舞台,市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