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相对特殊的社会劳动群体,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67亿人,分布在不同行业中,不同程度地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其中,煤矿行业吸纳了众多农村劳动力,成为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煤矿职业病的发生与农民工的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行为紧密相关,掌握职业卫生知识是改变职业卫生行为的先决条件,正确合理的职业卫生行为对该群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陕西省30个煤矿企业的792名农民工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研究陕西省煤矿企业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行为状况、影响因素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为降低农民工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运用横断面调查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法,按比例随机抽取30个不同规模的陕西省煤矿企业,对抽去的煤矿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调查访问。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并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对调查问卷本身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分析陕西省煤矿企业农民工的职业卫生认知、行为状况、影响因素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得出陕西省煤矿农民工不同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文化程度的煤矿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工种对其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卫生行为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9,呈正相关性。并针对问卷本身进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验证结果符合一般问卷度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从政府、企业(主要是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和煤矿工人自身)、科研投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