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种非感染性的与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1],随着神经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发现特异性抗体,如AQP4、NMDA、SOX1、AMPA、LGI-1、Caspr2、DPPX,以及近来重视的IgLon5、GFAP等抗体,有学者提出“脑内有多少种蛋白,就可能有多少种自身抗体”的大胆猜想[2]。自身免疫性脑炎现已成为神经免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解释了之前无明确病原学证据、抗病毒效果差的“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的病例,将脑炎这一格局扩大到精神科、癫痫、运动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多个领域。目前AE的确诊主要依靠特异性抗神经元抗体检测,它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合并症的预防、预后的判断及发现潜在肿瘤有指导意义,但抗体阴性不能排除诊断。本研究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特异性抗体检测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非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并探讨这种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整理本院过去两年间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免疫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临床高度怀疑自身免疫性脑炎且已知自身免疫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阴性者,行非特异性神经元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探讨这种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临床疑诊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者,但这些患者的脑脊液行已知自身免疫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包括NMDA、AMPA1、AMPA2、CASPR2、LGI-1、GABAB)结果均为阴性,共52例,收集一般资料,对这些病人的脑脊液标本行非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并通过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汇总分析其临床特征。 结果:入组52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非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方法检出阳性患者19例,阴性33例。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在发热、头痛、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脑电图异常、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脑脊液IgG及蛋白升高、MRI信号异常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非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的阳性率。对临床采取免疫治疗提供了更确切的依据或佐证。非特异性神经元膜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在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MRI信号异常(尤颞叶、海马T2/FLAIR的信号异常)、脑脊液IgG及蛋白升高等特征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上述临床症状的出现更支持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