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SnO2稀磁材料的微观结构及铁磁性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SnO2稀磁材料优异的物化性能,特别是巨磁矩和高居里温度的出现,使其在稀磁半导体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和理论研究价值。然而长期以来, SnO2稀磁材料的铁磁性来源及物理机制都是未能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为此,本文采用磁控溅射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Co掺杂SnO2稀磁薄膜和Co/Zn掺杂SnO2纳米棒,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材料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揭示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关系,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阐述了SnO2基稀磁材料的上述问题。为澄清SnO2基稀磁材料的铁磁性来源,本文采用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及相关理论计算,深入分析了掺杂元素的局域结构。结果表明SnO2稀磁薄膜和纳米棒为金红石结构的SnO2相,掺杂元素成功替代了SnO2晶格中的Sn元素,由此证明所制备的掺杂SnO2薄膜和纳米棒为具有本征铁磁特性的稀磁材料。在探讨SnO2基稀磁材料铁磁性物理机制上,本文通过制备具有室温铁磁性的绝缘态Co掺杂SnO2(Co-SnO2)稀磁薄膜,有效分离了结构缺陷和载流子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使用不同靶材、改变薄膜沉积参数、调节SnO2缓冲层厚度,证明结构缺陷对Co-SnO2稀磁薄膜铁磁性具有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工艺热处理和N元素共掺杂工艺,分别研究了施主缺陷和受主缺陷(即点缺陷)对Co-SnO2稀磁薄膜铁磁性的调节,确定点缺陷是影响铁磁性的根本因素,从而成功证明了束缚磁极化子(BMP)模型在解释掺杂SnO2稀磁材料铁磁性机制上的合理性。为进一步验证BMP模型在不同维度SnO2基稀磁材料中的普适性,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室温铁磁性的Co-SnO2纳米棒,证实纳米棒中同时存在由结构缺陷调制的长程铁磁有序和邻近Co离子间的反铁磁耦合,该结果同样符合BMP模型的理论机制。此外,在非磁性Zn元素掺杂SnO2纳米棒中还观察到明显的铁磁性,结合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材料的铁磁性来源于Zn掺杂诱导的锡空位,铁磁性强弱与锡空位的浓度密切相关。该结果为基于d0机制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并开拓了设计新型SnO2基稀磁材料的思路。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绘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测绘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测绘的需要,无论是从测绘设备和仪器,还是测绘的勘测计量方法,新型的科技手段为测绘操作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地图的实地勘测和绘制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航测立体成图是现代地图绘制的一种最新手段,文章将对于航测绘图从定义,实操方法和分界尺度几方面做出系统论述,并对今后的航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的整体造价,工程运营后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乃至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因此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电力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诗歌教学特殊性三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诗歌阅读教学既要注重诗歌的文体特征,又要突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
<正>"网格化"即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地、物、事、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主体,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
会议
集成电路发展了40多年,已进入超深亚微米阶段,SoC产生于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转变的大背景下。从广义角度讲,SoC是一个微小型系统,如果说CPU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
本文选取2010-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会降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汉语热在全世界兴起。作为中国近邻的俄罗斯与中国往来频繁,很多俄罗斯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他们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反映汉字是比较难掌握的。
本文以2009年至2015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多元化经营以及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关系,以及多元化经营在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和现金持有
本文以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相互作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