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城市魅力、吸引旅游投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其地位和价值日益凸显。而在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单纯依靠以往的思维方式和政府行为已然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发展。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城市形象的打造和推广,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舆情监测和应对,是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本文试图通过近距离考察合肥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政府作为,总结经验,提出不足,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和推广。本论文首先对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相关概念进行概括陈述,分析网络媒介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简要介绍合肥城市形象总体概况、合肥城市形象定位及其内涵。接着,以“合肥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政府行为考察与分析”为题,以政府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直接打造宣传城市名片、政府间接助力推广城市形象、政府被动保护修复城市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合肥市政府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城市形象的行为,并与南京市、成都市政府相关举措进行对比,总结合肥市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现状与不足。笔者通过在合肥市委宣传部的实习考察发现,在直接打造宣传城市名片这一维度上,合肥市政府主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专题网站,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城市名片的宣传,合肥市政府官方网站不仅以合肥历史文化名人包拯的长廊牌匾和真人铜像为背景,还制作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中国·合肥欢迎您”网站统一栏标,直截了当地展示城市名片。但是,官网上的内容依然偏重于政策的公告解读和便民服务。相较而言,专题网站对于城市形象的推广则更具有针对性。合肥市直接制作了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这一城市名片为主题的专题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文和音视频,展示合肥近年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各项工作。在间接助力推广城市形象这一维度上,已初步形成以政府网站为主导,以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为主体,以官方微博、微信为辅助,以专题网站为补充,以网络论坛为新秀,各网络媒体相互合作的合肥城市形象网络宣传格局。在政府网站层面上,通过整合城市要素,开启服务直通,力推信息公开等方式打造阳光型政府形象;在媒体网站层面上,通过与媒体网站的合作互动,形成合力,开展了一系列城市形象宣传实践活动;在专题网页层面上,通过“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等专题网页的制作凸显城市特色;在商业网站层面上,通过新浪、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合肥或安徽的分站关注民生、重视热点,参与到城市形象的传播中来;在微博层面上,通过“合肥发布”官方微博、“合肥微博发布厅”政务微博群等开辟服务新渠道,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官方微信层面上,实现“双微”互动,搭建平台,协同发展,共同服务大众;在网络论坛层面上,打通两个“舆论场”,与官方话语形成互补,呈现更为完整的城市形象。在政府被动保护修复城市形象这一维度上,本文以合肥少女毁容事件、庐江“艳照门”事件以及合肥董铺水库坠机事件为例对比发现,合肥市政府在舆情引导应对、城市形象被动修复方面,逐步走向成熟。最后,本文针对合肥市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政府行为提出一些总体上的思考,包括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专业人才有待充实;策划性与突出性有待加强;与网民互动有待加强。本文试图通过以上考察与思考,为地方政府城市形象的网络传播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