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相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设立工业设计学科,走上了对产品造型设计的教学体系,涌现了大量对工业设计史的研究书籍文献。这些文献对设计工作者了解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启发设计史思维方面起作重大的作用。
但是这些设计史文献都是对世界设计史作纵向概括性论述,而对于设计发展过程中的横向遗传基因链却未作更详细的论述与分析,对于为什么会在设计发展过程中浮现历史产品的影子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风格那样风格的反复与轮回均未作分析说明。因而,研究产品设计史的遗传基因链,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在的关系成为当前设计史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我们知道,当一种社会形态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然会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取代,社会形态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不发展;同样,当一种设计风格、流派变得呆板、干巴、千篇一律时,也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受到大众的抵制,而大众在这个时候又会把目光抛向一些新颖并具有过去影子的新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求异心理和怀旧情怀。
二、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产品设计是一种社会创造活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将受到环境中的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会辨证地继承该环境中历史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而现在产品设计的优秀成果,会作为一种当代历史的沉淀物流传下去,进一步指导将来地设计,形成新的设计文化。如此不断的延续、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近年来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走上不同的设计文化道路:日本针对本国贫乏的的能源背景形成节能、价廉、体积小的设计文化方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结合自己精湛的手工艺传统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区域个性设计特色;中国人面对祖先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文化,在设计中该如何继承,如何去发展?
三、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要研究工业设计史就必须了解建筑设计史,了解建筑设计史中的各种风格和流派,因为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西方现代主义风卷过全球之后,世界建筑正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专家呼吁地方建筑必须同地方历史特色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就拿重庆来说吧,一座座的吊角楼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四方体的高楼大厦。我们要改变“穷”、“旧”的面貌是应该的,但我们又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一股儿全抛弃,那样我们会被子孙骂后脑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把历史和现代结合起来,正确把握设计中的遗传学。
从现代设计开始就有两种造型形态(理性形态与曲面形态)共同构成产品外观造型形态。两种形态你唱罢来我登场,彼此斗争,同时又促进对方的向前发展,当理性形态占据主流地位时,曲面形态便退后次要位置完善自己,等待理性形态发展到顶峰下滑时,它会又重振旗鼓,以崭新的面貌逐步又占据设计的主流,直到自己衰退时,又让理性形态重新登场,如此反复与轮回,共同推动着设计形态的向前发展。
从近几年国际著名车展上的概念车可以看出“新锋锐”和“复古风”正成为两种主要的产品设计造型语言。新锋貌的棱线风格可以看作是对60年代“硬边艺术”及包豪斯理性风格的回归与发展,它继承了后两者的棱线遗传基因;而“复古风”更是遗传了三、四十年代汽车造型的圆润古典风格,形成了新的造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