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典型透水铺装地面径流减控与污染物削减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雨水下渗量减小,径流系数增大,一方面浪费了可贵的雨水资源,另一方面使城市积水现象严重,极易发生城市内涝,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人类活动加剧了城市水环境的恶化,降雨径流中污染物越来越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河道水体黑臭现象严重。透水铺装作为一种能有效削减径流,净化水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论文采用现场实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模拟透水铺装径流过程和污染负荷的SWMM模型,研究了不同降雨特性参数下透水铺装径流减控与污染物削减的效果,并初步对径流减控与污染物削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各铺装入渗速率与降雨强度有关。三种铺装的规律一致,分为3个阶段:高入渗速率阶段、入渗速率下降阶段、基层入渗阶段。入渗能力:植草砖铺装>现浇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3种透水铺装地面的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雨强较小时,3种透水铺装均发生蓄满产流。当降雨强度相同时,透水铺装径流减控能力表现为透水砖铺装 < 现浇透水混凝土铺装 < 植草砖铺装。(2)透水砖、透水砖铺装、植草砖和植草砖铺装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SS去除率相差不大。透水砖铺装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随雨量增大而增大,去除率随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透水砖铺装污染物去除效果好于透水砖。植草砖铺装对COD、BOD5、TN、TP去除效果随雨量增大减弱,植草砖铺装污染物去除效果好于植草砖。植草砖铺装、透水砖铺装对SS、TP、BOD5、COD和TN的负荷削减效果较好;对NH3-N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差,且很不稳定。(3)使用年份的增加,透水砖铺装和植草砖铺装入渗能力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透水砖铺装的渗透量呈指数关系下降趋势,对降雨径流削减能力减弱,产流增大。透水铺装随使用年份的增加,对SS去除率下降,对TP去除率变化不大比较稳定,SS削减的衰减规律与入渗衰减规律相似,呈指数衰减。多年使用透水砖铺装对COD、TN去除效果增强,都呈指数增强,多年使用后仍无法稳定去除NH3-N。(4)构建了适用于模拟径流过程与污染负荷削减的透水铺装SWMM模型。模型模拟结果得出:降雨重现期对于透水铺装洪峰流量削减率和径流系数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是随着重现期的变大也变小,后者反之,对污染物负荷去除率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大下降。透水铺装对降雨历时较大,降雨强度较小(重现期较小)的降雨径流过程有较为显著的减控效果。透水铺装在重现期20a以下对不同污染物负荷去除效果最好,透水铺装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对污染物负荷去除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首先阐述了水彩风景画教学对写生的重视,分析了水彩风景画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借鉴与融合,最后对水彩风景画教学表现方式上进行了探索。
一、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分析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在改革开放以前,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比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
本文基于408名一线员工调研数据,检验了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建设性变革义务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支持感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变
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的发展,迫使监控值班人员面对大量的监控值班信息,如何从大量冗余的信息中分离出重要信息,达到加快处理电网事故和异常的目的,是目前调度集控人员面临的一个难
通过多年对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训练技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初学者存在的问题,文章从视唱的正确发声方法、快速识谱训练、音准训练及训练步骤、节奏与节拍训练、旋律训练等方面
情理与法的大决斗——介绍国外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金子桐所谓“安乐死”,是指身患绝症,生存无望,在濒临死亡之前,为解脱难以忍受之病痛而萌自杀之决意,而又缺自杀之能力或勇气,乃
2015年已然过半。面对国内外复杂因素,青秀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一带五区六中心”发展战略,始终贯穿“稳中求进”这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
报纸
<正>在刚刚过去的20年里,IC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交流、生活、工作、游戏和学习的方式。这一变革使工业社会转变成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Kozma,2003)。信息
民主新南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广泛而深入的变革。本文依据南非高等教育变革政策的演进逻辑和指向将整个变革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主要政策活动和变
通过对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围土壤现场采样及室内测定,检测样品中重金属元素铅含量,分析其污染特征并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周边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该区域土壤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