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期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目前认为比传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更具优势的手术方式。而纳米炭是此过程中识别前哨淋巴结具有前景的示踪剂。本文旨在探讨应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探查的可行性和临床研究。方法: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0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显影探查术的8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为IA2至IIA期),通过在全身诱导麻醉后,在宫颈避开肿瘤的正常组织3和9点钟位置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共3ml(1ml纳米炭+2ml灭菌用水均匀混合),进入腹腔后在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和定位最先黑染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并单独切取,随后所有病例均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将所有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切除的全子宫组织等一同送病理检查和(或)免疫组化检查。分析了前哨淋巴结的总体检出率、双侧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和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等各种检测结果。结果:83例患者以纳米炭混悬液示踪前哨淋巴结共有79例患者检出至少1枚前哨淋巴结,共267枚,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出腹膜后淋巴结的数目为2354枚,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显影时间为(9.0±1.2)min。宫颈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术前辅助化疗分别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有影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哨淋巴结总体检出率为95.18%,双侧检出率为80.72%;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100%、96.92%、97.47%、假阴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前哨淋巴结分布最常见于髂外(45.69%)和闭孔(25.47%)和髂内(15.36%)淋巴结区域,髂总(6.37%)、腹主动脉旁区(4.12%)次之,少部分见于骶前区(1.12%)和宫旁区(1.87%)。将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术后常规病理的转移情况与所有腹膜后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的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918,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受宫颈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术前辅助化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常见的部位分别为髂外、闭孔和髂内,其次为髂总、腹主动脉旁区、骶前区及宫旁。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示踪前哨淋巴结是非常安全、高效、可行的,可以通过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来进一步预测腹膜后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进而指导临床宫颈癌精准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