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战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与城市空间相比较,乡村空间具有明显的社区性,且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复合。过去的乡村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在空间规划方面,生产、生活、生态分置,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此外,中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趋势明显,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单元的传统乡村模式逐渐走向衰落,新型乡村社区的规划建设理论方法探索亟待进行。论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针对“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政策导向,提出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乡村社区的空间规划模式,即3I模式,建设生产基础设施(Productive Infrastructure)、生活基础设施(Living Infrastructure)和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3I”空间实体,以“3I”空间规划模式进行系统的、多样的、韧性可持续的乡村社区空间规划。论文分析了目前中国黑龙江省乡村社区规划的现状问题,在SEE、乡村复兴理论、新城市主义TND等理论的指导下,对乡村农场社区3I的空间要素和空间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从“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角度出发,界定了乡村农场社区PI、LI、EI概念、分类及构成要素;其次探讨了乡村农场社区的基本空间结构和3I总体规划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并论述了PI、LI、EI在乡村农场社区中形成的不同空间模式;最后举例阐释了理想情况下,农场社区PI、LI、EI的3I复合空间模式。在实践层面上,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富锦市黑鱼泡生态农场社区作为例证,对其进行3I问题分析、3I要素分类、3I空间结构规划,运用农场社区3I空间模式进行3I规划,为其他类似农场社区规划提供示范和借鉴。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乡村新型社区——农场社区的可持续空间规划模式,从3I角度,对乡村新型社区的空间规划模式研究进行了推进,以3I空间规划模式应对了社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属性复合发展。3I理论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基本维度,对应社区的“生活-生产-生态”三类基本功能,提出了“PI-LI-EI”三大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社区发展的基础生存系统和空间实体,形成的可持续社区规划理论,为乡村社区规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