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关乎国计民生。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保障连年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也逐年提升。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很多方面仍亟待改善。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供给方面,融资模式单一、社会资金却大量闲置、相关资金政策不完善等,这已成为阻碍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一大问题。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评价及多元化选择机制已成为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中之重。为分析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融资的内外部环境,对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并且对目前我国存在融资渠道进行总结,归纳为政府直接财政投入、政府主导负债类融资模式、政府与企业或私人共同参与的融资模式三种。这些因素及融资模式成为决策者对融资模式进行评价和选择的重要依据。其次,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结合融资模式影响因素和融资现状,运用WSR系统方法论的思想,归纳总结出初级评价指标,并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各指标进行筛选,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环境条等9个一级指标,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程度等28个二级指标。并结合保障性住房的融资特点对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权重的计算做了进一步改进,在熵权法中融入双基点法,克服了熵权法过于客观而忽视决策者融资目标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对单一融资模式和融资模式组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文对融资模式的分类,分别阐述了以政府直接财政投入为主、以政府主导负债类融资模式为主、以政府与企业或私人合作为主的三种融资模式组合。最后,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熵权模糊法的融资模式评价模式,对河南省某一棚改安置住房建设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得出最优的融资模式,并对融资模式提出合理化的选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