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生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商品特别是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一段时期的支柱产业,与此相配合金融领域内住房金融应运而产生和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住房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便因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量的增长会出现资金的长短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银行风险,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预言,随着住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我国不远的将来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本文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参照,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高了相应的措施与构想。 本文第一部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含义、交易结构和经济效应,并从微观主体角度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了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实必要性,并从价格(利率)、市场角度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初步可行性。 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供给、需求、制度和市场中介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因素和原因。指出一级市场规模过少是证券化供给的主要障碍;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化需求的主要障碍;在法律、税收、会计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是证券化的制度性障碍;资信评估业的不规范是证券化的市场中介障碍。 第五部在第四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构想。 第六部分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作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