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查阅法、对比描写法等研究方法对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述,对淮安方言北、中、南三片的亲属称谓进行共时的对比描写,对淮安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老、中、青三代的历时对比,从而总结出淮安方言亲属称谓发展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概括了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特征及其大致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语音、形式、语用三个角度概括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淮安方言在语音上声母的特征是鼻音边音不分、平翘舌不分、不送气音读作送气音,在韵母上的特征是复合元音逐渐向单音化发展以及存在前后鼻音不分、文白异读的现象,这些语音现象也体现在淮安方言的亲属称谓词语上。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前缀+词根+后缀”,其构成方式主要有附加式和合成式。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在语用上的特点主要有面称形式比背称简化、存在从他称谓以及拟亲属称谓的现象。在词汇的演变、语音的演变、语言的接触、社会的影响以及普通话普及的影响下,淮安方言不同区域之间的亲属称谓词逐渐趋于一致,但仍部分保留着自己的特色。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在共时层面具有以下演变规律:中南片城市发展较快,很多亲属称谓已经消失。而北片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亲属称谓保存的也较为完整。在历时层面受普通话影响,具有由老至青呈简化以及泛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