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和教学研究中,研究者重视归纳和演绎,忽视甚至排斥隐喻,认为隐喻是模糊的和非科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隐喻的式微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本文中的教学隐喻指人们在表达“教学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类比、象征等。这样,隐喻的思维方式就是类比联想,隐喻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认识、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与归纳和演绎不同,隐喻是理解性的和对话性的,具有重要的人文、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古今中外主要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演变大致体现了这样的轨迹:教学隐喻的“源域”,由来自自然事物和生活事物扩展到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教学隐喻的存在方式由“显性”存在扩展到“隐性”存在;教学隐喻的数量由“浩如烟海”到“寥若晨星”。   教学隐喻的上述演变主要是因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教学研究规则和方法的变迁以及教学研究者对隐喻价值认识的变化。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类比源”,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原理来类比教学的研究,转变了人们认识教学的视角,更新了教学观念。在教学研究史上,相继产生了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自然类比的研究范式、科学分析的研究范式、人文理解的研究范式和后现代的研究范式,而且各种研究范式在当前体现出并存互融的态势。随着教学研究范式的不断演变,教学隐喻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变迁。但无论是在哪一种教学研究范式中,教学隐喻都或多或少、或显或潜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研究者对隐喻价值的认识水平和判断,也影响着教学隐喻的演变。   基于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隐喻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隐喻方法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说,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教学隐喻不断超越的历史。在当前教学研究范式多元并存与交融的趋势下,教学隐喻仍可在教学理论的假设、论证和表述中仍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研究者发掘和创造新的教学隐喻。  
其他文献
期刊
2005年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江苏全省的普通高中推广使用,其中的Project板块秉承了项目学习的思想,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强调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即“形成积极主动
近几十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和外语教师们开始关注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指导作用,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对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
学位
龙开口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的第6个梯级电站,为高坝及坝后引水发电式电站.通过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处理措施及现场施工和监测情况,对右岸变形体AI坝头区的监测成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