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性管理评价是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评价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调整的尺度和方向,推动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适应度衡量湿地的现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适应程度及管理措施与目标的吻合程度,描述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成效的量化评价结果。适应度值越高意味着管理成效越好,后期的调控尺度越小。基于此,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模型构建了涵盖7个方面、28个指标的适应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考虑到适应性管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征,选取了能较好处理模糊不确定性问题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双台河口湿地进行了适应度评价。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都表明,2012年双台河口湿地综合适应度处于较强水平,适应性管理成效较好。其中,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及响应子系统的适应度也均为较强水平。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年际间不均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和低效的处理率,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湿地水资源质量、数量不过关以及社区共管建设较差,仍需针对此进行较大的调整。结合互联网时代下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模式,本文利用信息技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湿地生态系统适应度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湿地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用于适应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块和集对分析模块及结果分析等功能。系统的实现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快速决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