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i0.3+yCo(0.7-y)/2Mn(0.7-y)/2O2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尤为重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新能源的储存设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Ni0.3+yCo(0.7-y)/2Mn(0.7-y)/2O2三元正极材料。通过调控镍、钴和锰的配比及合成工艺条件来研究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变化,得出LiNi0.5Co0.25Mn0.25O2的电化学性能最优。针对LiNi0.5Co0.25Mn0.25O2阳离子混排和相变等原因导致倍率性能差、循环稳定性低的问题,对其进行金属离子的掺杂改性研究,并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结构、形貌、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表征。以镍、钴、锰的硫酸盐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氨水为络合剂制备前驱体,再对前驱体进行球磨、预烧和煅烧得到材料,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为0.4mol/L、预烧温度为450℃、煅烧温度为850℃和煅烧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合成的LiNi0.5Co0.25Mn0.25O2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且LiNi0.5Co0.25Mn0.25O2为α-NaFeO2结构,无其它杂相;过渡金属离子化合价分别为:Ni2+/Ni3+、Co3+和Mn4+。在电压范围为2.7-4.3V,放电电流密度为0.1 C时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178.9mAh/g;1.0C时放电比容量为110.7mAh/g,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04.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7%。对LiNi0.5Co0.25Mn0.25O2进行Zr4+掺杂得到Li(Ni0.5Co0.25Mn0.25)0.99Zr0.01O2材料。以0.5C和1.0C放电,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1.0mAh/g和138.9mAh/g,经大倍率放电后回到0.1C,放电比容量为173.3mAh/g。以0.1C电流密度循环45次,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9.6mAh/g,循环保持率为87.5%。这是由于Zr4+掺杂稳定了材料的结构,扩大了层间距,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Al3+和Zr4+共掺杂得到Li(Ni0.5Co0.24Mn0.25Al0.01)0.99Zr0.01O2材料在0.1C、0.2C、0.5C和1.0C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2.0mAh/g、148.3mAh/g、123.5mAh/g和110.3mAh/g;以0.1C循环45次后,容量保持率为49.0%。对LiNi0.5Co0.25Mn0.25O2又进行了Mg2+和Nb5+掺杂,并研究了得到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变化。适量的Mg2+掺杂能够减少阳离子混排,得到较好的层状结构材料,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Li(Ni0.5Co0.25Mn0.25)0.98Mg0.02O2在0.1 C时首次充电比容量和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7mAh/g和177.3mAh/g,库伦效率为91.6%。Nb5+掺杂不会破坏材料的晶体结构,且晶胞参数a、c和V的增大,扩大了层间距,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再者,Li(Ni0.5Co0.25Mn0.25)0.99Nb0.01O2比LiNi0.5Co0.25Mn0.25O2存在更多的晶格氧而表面锂盐杂质的氧更少。Li(Ni0.5Co0.25Mn0.25)0.99Nb0.01O2材料倍率性能优异,放电电流密度为0.1C、0.2C、0.5C和1.0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4.6mAh/g、186.0mAh/g、163.5mAh/g和141.6mAh/g,当电流密度再次回到0.1C时,放电比容量高达174.1mAh/g。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可以解决目前环境污染的新型绿色能源储能设备,其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超级电容器可以优化电池和介电电容器之间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差距,它可以用于能源/电力供应系统,混合动力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形貌控制,其中Ni3S2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和理论比电容,它是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普通Ni3S2电极的比电容很低,循环稳定
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材料开裂、粉化、脱落和容量快速衰减,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从硅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成分改性和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不同结构与组分的硅基负极材料。以Fe1.9Si10.1Al88合金作为前驱体,研究其在不同脱合金时间下对脱合金产物结构的变化规律,制备出双网络多孔Si/Al9Fe Si3/Fe2O3复合材料;同时,通过
超级电容器由于工作温度范围较宽、充放电电流大、比电容较高、功率密度大和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在各种储能技术中具有独特优势,受到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形貌控制,因此,设计和开发新型的高效、低成本、环保和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氧化亚锡(SnO)是亚稳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具有成本低廉、无毒无污染和天然含量丰富的优点,并且具有层状
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风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并逐渐引起重要关注。其中,双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引发的功率振荡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双馈风机运行特性复杂,在不同风速范围下可划分为无动作区、启动区、最大功率跟踪区、恒转速区以及恒功率区,本文针对双馈风机在不同运行区下的运行、控制特性,搭建了不同的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法对各振荡模态
风能作为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近些年使用最广泛、开发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由于风电机组经常遭受不规律的多种复杂交变载荷的作用,加上安装位置一般较为偏远,导致其关键部件易发生故障且故障后维修困难。为了实时了解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以便能提早展开预维修与制定运维策略,健康评估与故障诊断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并对风力发电机的关键部件:齿轮箱和变桨系统的运行原理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全球风力发电领域中占比最高的发电机类型,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密切关注。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双馈式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内部存在的轴承电流问题尤为突出。轴承电流引发的轴承故障会减少发电机轴承的自然寿命,严重影响双馈式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工作。由于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内部的结构组成不同于一般的变频发电设备,导致轴承电流问题较为复杂。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成本低、价格低廉并兼具高转换效率的优点,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缺陷如断栅、隐裂等,这会降低光电转化效率,影响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针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近红外图像中存在复杂的非均匀纹理,样本数据不均衡等问题,传统的机器视觉技术难以保证缺陷分类和检测精度。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深度学习为智能化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技
光伏发电因其地理限制少,建筑结合率高的优势,在配电网中得以快速发展。但随着光伏渗透率的不断升高,其出力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电力系统调频的压力已然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配电网中负荷和光伏出力往往存在相近的时序变化特征,如果能利用好这一关联,合理的规划光伏并网容量,反而可能从根源上缓解光伏调频难的问题。本文从时序生产模拟的角度,通过建立负荷和光伏出力时序模型,对配电网端光伏接入容量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
学位
为了解决新能源发电稳定性差的缺点,有人提出将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相结合,双向直流变换器因为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所以在新能源储能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新能源储能系统为背景,针对双向CLLLC谐振直流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以及谐振参数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在通过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变换器主电路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然后推导出其直流输出增益表达式。根据其增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