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成功构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采取双侧卵巢切除术(OVX)构建OP动物模型,去势组行OVX,对照组不切除卵巢。术后6周,分别选取两组小鼠的股骨行microCT检测,并制作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去势小鼠与对照组相比,骨小梁细而少,结构不完整,有的甚至断裂、消失,皮质骨厚度减小,骨髓腔相对扩大。股骨干骺端骨量明显减少,骨密度降低约30%,大于对照组标准差的2.5倍。结论:成功构建了OP小鼠模型。第二部分骨质疏松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目的:分离、获取OP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观察细胞形态,检测其骨向、脂向分化能力及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明确获取的细胞为OP-ASCs。方法:通过手术剪取OP小鼠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目的细胞;目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成脂双向诱导,诱导时间分别为14天、21天。诱导完成后利用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其矿化结节、脂滴形成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获取的细胞进行表面抗原的测定,测定指标包括CD14﹑CD34﹑CD44﹑CD90﹑CD105﹑Sca-1。结果: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多呈梭形或纺锤状,有时排列成簇或漩涡状;获取的细胞能成功诱导出矿化结节、脂滴;细胞表面抗原CD14﹑CD34﹑阳性率分别为0.5%﹑0.59%,而CD44﹑CD90﹑CD105﹑S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01%﹑99.12%﹑95.19%﹑99.69%。结论:分离获取的目的细胞为间充质细胞来源,且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认为为OP-ASCs。第三部分慢病毒介导的Wnt5a过表达对OP-A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目的:明确Wnt5a对OP-A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Wnt5a重组慢病毒载体,以最佳感染条件感染OP-ASCs后,利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以qPCR和Western bolt验证Wnt5a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以此论证获取的细胞为过表达Wnt5a的OP-ASCs。将获取的过表达Wnt5a的OP-ASCs和空载组以及对照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在诱导1天﹑3天后,提取各组细胞的RNA,以qPCR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PN﹑OCN﹑ALP﹑Runx2等mRNA的表达;在诱导3天后提取各组细胞的全蛋白,以Western blot检测OPN﹑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OI=80时,OP-ASCs的感染率接近80%;Wnt5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以及空载组相比,其Wnt5a在mRNA及蛋白的水平上表达显著升高(P<0.05);成骨诱导1天、3天后,Wnt5a过表达组中成骨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以及空载组的低(P<0.05);成骨诱导3天后,Wnt5a过表达组中OPN﹑Runx2蛋白的表达也较对照组和空载组的低(P<0.05)。结论:Wnt5a的过表达抑制了OP-ASCs的骨向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