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风险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泡沫”事件催生了注册会计师职业。一百多年来,审计师查错揭弊,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并赢得了“经济警察”的美誉。但如果审计师未能真正的把控风险,导致审计失败,其面临的也将是无情的惩罚。2001年,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安然事件”而宣告破产,百年老店轰然崩塌。2005年安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因未能揭露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虚增利润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而遭受起诉。2006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遭受诉讼,最终向日本一家保险公司支付了大约1亿美元的赔偿金以达成和解。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泰科国际公司财务丑闻中因审计失误而遭受诉讼,最终与控方达成和解协议,赔偿2.25亿美元以了结此案。在国外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被卷入诉讼案件并为此支付高额的赔偿金的同时,国内的审计师也逐渐开始面临被起诉的窘境。2002年发生的“银广夏”事件拉开了国内审计师事务所遭受起诉的序幕。作为“银广夏”的审计单位,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此被投资者起诉,但由于当时我国审计相关法律仍不健全,此案件因法院暂不受理而最终没有能够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但“中天勤”被解散,两位审计师也被吊销执业资格并被追究刑事责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也因“锦州港”事件开创了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被诉讼的的先河。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银广厦”事件之后,2002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2.16规定),该规定于2003年2月1日开始实施,成为我国第一个审理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案件的系统性司法解释,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的正式启动。“12.16规定”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诉讼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7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6.4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规定自2007年6月15日起施行。该规定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进行了更为细致、具体的阐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本次危机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且对审计市场以及审计师诉讼责任造成了新的影响,实业界和学术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展开了一系列的批判,当然也有一大批的会计师事务所被卷进法律诉讼的旋窝。在一系列的审计诉讼案件发生过后,我们发现诉讼风险已经成为如今审计师审计展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并对审计师行为和审计市场的结构布局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市场上审计师变更频率明显增大,原因或许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上市公司认为现任会计师事务所不适合继续承担本公司的报表审计事务,对现任审计师进行解聘;亦或是审计师考虑到被审计单位自身的潜在风险过大,自己的审计收益不能抵消风险成本,或不愿受上市公司胁迫,拒绝与其同谋等主动提出辞聘。由此,我们在思考:针对近年来越来越严厉的诉讼环境,审计过程中潜在的诉讼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市场上的审计师变更行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对审计师变更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和运行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6.4规定的颁布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研究背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审计师诉讼风险以及诉讼风险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审计师诉讼风险会导致审计师变更,并会随着诉讼环境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论能够帮助社会公众、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师、证监会等外部机构,更好地理解审计师诉讼风险以及诉讼风险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1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笔者所做选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以及预期的研究创新点。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共分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做了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审计师变更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诉讼风险导致审计师变更的文献综述”两个方面,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综述,使得对现有研究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第3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章通过对审计师变更相关理论、诉讼风险影响审计师变更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整体法律环境和地区法律环境差异等相关实际做了的理论分析,提出两个具体的研究假设。第4章,实证研究设计。本章笔者首先对样本的选择与变量定义进行了阐述和解释,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客户诉讼风险进行衡量,并据此设计了两个Logistic模型分别对假设进行验证。第5章,实证结果及分析。本章笔者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客户诉讼风险进行衡量,然后运用SPSS18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具体分析,验证了前文提出的相关假设。第6章,研究结论、政策启示、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本章笔者首先根据以上研究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其次,对各方相关者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再次,对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和原因分析;最后,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及未来研究展望。通过对诉讼风险和审计师变更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上市公司潜在的诉讼风险越高,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客户潜在诉讼风险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师的业务往来中,诉讼风险已经成为双方都要认真考虑的要素,上市公司会因为诉讼风险过高,现任审计师要求严厉,而变更为相对“宽松”的审计师事务所来对其审计;审计师在评估了客户的诉讼风险的之后,也可能会因为被审计客户潜在的诉讼风险过高,而放弃此客户,主动提出辞呈,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发生。第二,相对于法制环境较薄弱的地区,在法制环境较严厉的地区高风险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概率更高,而低风险公司则没有太大区别。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外部法律环境变严厉之后,诉讼风险与审计师变更之间的敏感性更强。地区法律制度越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越强,审计师遭受诉讼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审计师在展业过程中对诉讼风险的考虑就会更仔细、更严格,这就导致了审计师会因为潜在诉讼风险过高而主动放弃一些客户,修正自己的客户组合策略,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发生。第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不会立即明显影响到审计师变更行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截止到2009年末,相比于危机发生之前,审计师变更发生的概率并未产生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变化是个缓慢积累、缓慢释放的过程,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立即在审计市场各方的行为上得到体现,但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全面显现,定会影响到市场上的审计师变更行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现了对审计师变更研究角度的创新。国内外现阶段对审计师变更的研究角度多集中在审计师特征、审计费用、审计意见、财务风险等方面,本文从诉讼风险这个新的研究角度,对审计师变更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研究角度的创新。第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上市公司诉讼风险因子进行整理,融合成一个综合诉讼风险指标,并进一步考虑了外部法律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师变更的综合影响,将上市公司自身潜在诉讼风险与外部环境的诉讼风险结合起来,使研究更全面、更真实。第三,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导向意识,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通过对诉讼风险影响审计师变更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诉讼风险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验证了外部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外部诉讼风险)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作用。这为审计师进行被审计客户的风险评估以及客户组合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审计行业的监管以及审计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日本有着悠久的汉语教学历史,尤其是江户时代,已经出现了学者个人编写的教材。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唐话纂要》,它是由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学者冈岛冠山编写的,是日本第一本汉语教
中国是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要行动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持久的和富有成效的扶贫开发计划。1978—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在这10年间,不仅商业竞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中国企业的商业道德伦理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主流的商业道德伦理尚未完全建立之前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是冶炼工序中产生量较大的冶金尘泥,其含有Fe、C等有用成分,因此回收利用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对解决钢铁企业资源短缺、降低外购矿石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升级,我国正由工业化阶段逐步迈入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命运,随之出现了大量废弃的工业遗存,如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富组蛋白5(histidine rich protein5,HRPs5)在体外杀灭白念珠菌孢子、芽管的作用及抑制孢子形成芽管的作用。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孢子和芽管分别与不同浓度的H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