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基础,得出了印欧系语言有“性”“数”“时”“体”“态”等语法范畴的结论,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是,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却缺乏印欧系语言那种多变的形态,它往往靠语序、虚词、句法结构等形式的变化来体现自身的形态变化,表现其本身特有的语法意义。针对汉语所特有的这些特点,国内很多汉语语言学家们多年来为描写并建立汉语的语义语法范畴都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他们根据汉语中某类词或某种句法结构形式产生的语法意义来对汉语语义和语法进行归类,建立了不断完善的汉语语义语法体系。就目前来看,如何区别并界定汉语的语义范畴和语法范畴仍然是值得研究者们探讨的一大激烈话题。有学者认为汉语的语义范畴就是语法范畴,二者指的是汉语里同一种语言现象;有的学者则认为,汉语的语义范畴是单独的一个领域,它与语法范畴之间并不存在依存关系,是独立于语法范畴而存在的;还有的学者将语法范畴视为语义范畴产生的基础,认为语义范畴依附于语法范畴。这三种关于语义范畴与语法范畴如何界定和二者之间关系的说法其实都有其合理的地方,笔者更倾向于认同第二种说法,即语义范畴是独立的,它并不依附于语法范畴。尽管针对汉语语义范畴和语法范畴的关系各家有各家的观点,直到今天这都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学者们对此话题所进行的研究及研究成果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语里多种语义范畴的建立和完善。以吕叔湘先生在《文法要略》中提出的“范畴论”为起点,学术界先后掀起了研究汉语中各种语义范畴的风潮。目前体系已经相对成熟或初见成效的语义范畴主要包括:时间范畴、空间范畴、数量范畴、领属范畴、顺序范畴、自主范畴、时体范畴、程度范畴、邻近范畴、结果范畴等。这些语义范畴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们更精细化地研究汉语里某一类词,或者某一类句法结构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使汉语语法研究向更深入化、细致化发展,为很多之前一直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更多解释的方向和可能性。虽然专门针对汉语语义范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尤其对本文所要探讨的逐次现象涉猎得更是不多。而且,至今还没有哪一位学者专门提出过“逐次范畴”这一概念,这一点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创新之处。笔者试图从汉语语义范畴的角度,来初步描写和建立汉语中的“逐次范畴”。包括逐次范畴的研究现状、相关的频率副词和渐变类副词以及逐次范畴和受逐次范畴修饰的动词在语义上的特点及分类等内容。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为汉语语义范畴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添砖加瓦,也为未来学者们对汉语相关领域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