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走一条兼顾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在政府主导之下,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境”的竞争行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产业集聚作为经济活动最突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其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也影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从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两个因素出发,研究二者及其协同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别对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并进一步对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观察。接着分别以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最后将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纳入同一回归模型,并引入二者的交互项,实证分析了二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同效应。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样本期内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2)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U型”非线性关系并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地方政府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4)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竞争方式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占比越高,越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科学技术的支出占比越高,在当期会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5)地方政府引资竞争和产业集聚协同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在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帮助地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现状分析阐述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继而点明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最后从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界限值、预警指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外宣翻译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再次准确地进行意义重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从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和译本
简述了用人参治疗癌症的临床体会。
自唐传奇开始,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众多光彩熠熠的女侠形象,她们以洒脱豪迈的气质和快意恩仇的方式,为唐代文学的女性人物长廊增添了炫烂的色彩。她们有相同的生存土壤,尽管
以功能翻译论为视角,对陕西旅游景区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其英译存在的问题,提高旅游景区英译能力。
自主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契合程度是决定公益组织与政府部门互动形式的关键,以自主性为核心的传统分析范式容易忽视组织行动的实效性。通过对公益组织运作形式由民办到官办的个
综观 2 0世纪美国文化 ,对外来文化的广为吸纳 ,积极移植 ;重视人的主体性的研究 ;以及务实求真的价值观念与理性思维方式 ,促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斑斓 ,铸就了美国的民族性格
论述了落实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各项措施及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服装绘画有着各种表现手法,也体现出艺术表现语言的多种形式。服装绘画的装饰手法,语言独特而鲜明,线条清新而流畅,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趣味。其中"线条"的作用尤为显著。线条
对传统型、乐透型彩票的各等级奖的中奖概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出概率计算的通式.并给出了高级别奖项的期望中奖额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典型的三种彩票的多项量化方案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