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走一条兼顾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在政府主导之下,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境”的竞争行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产业集聚作为经济活动最突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其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也影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从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两个因素出发,研究二者及其协同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别对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并进一步对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观察。接着分别以产业集聚和地方政府竞争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最后将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纳入同一回归模型,并引入二者的交互项,实证分析了二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同效应。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样本期内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2)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U型”非线性关系并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地方政府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方式有利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4)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竞争方式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占比越高,越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科学技术的支出占比越高,在当期会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5)地方政府引资竞争和产业集聚协同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在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帮助地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