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妃信仰在琉球的传播和嬗变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即日本国冲绳县),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国家。中国古代史书《隋书·流求传》就有关于古琉球的记载,这成为研究琉球最早的文献资料。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与琉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879年日本吞并该国,两国持续了近五百年的友好交流。在这期间,两国人员往来频繁、贸易来往日盛,中华文化也通过以上诸手段传入琉球。其中,中国的天妃信仰(也称妈祖信仰)在琉球的传播与发展,就是中华文化影响琉球的一个例子。天妃信仰的东传使该信仰走出了一国的范围,扩大了信仰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中琉两国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国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本文以《浅析天妃信仰在琉球的传播与嬗变——兼与琉球姊妹神信仰比较》为题,阐述天妃信仰在琉球传播与嬗变的一般史实。中日两国学者(特别是冲绳学者)围绕琉球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对琉球文化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宽领域、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琉球文化的过程中,学者们不免过于强调中华文化对琉球的影响,琉球只是在一味得被动接受,继而忽视了文化传播的一般规律,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主体(文化传播者·中国)给客体(文化摄取者·琉球)带来影响的同时,客体对主体的积极呼应。也就是说,忽略了外来文化在进入琉球的过程中,琉球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改造与受容。先行研究的不足,就为本文提供了继续深入挖掘的空间,使得本文更具有了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运输的提速,京九线聊城工务段管内,京九正线249组道岔中197组更换为图号4249的提速II型道岔。在对提速II型道岔维修中,转辙部位是道岔最薄弱的处所,也是铁路故障多发的高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强调让幼儿在探究、体验和发现中学习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时应珍视大自然的科学教育价值,为幼儿进行
试验于2013-2014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大兴试验基地进行,选用夏玉米品种纪元101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灌溉水平(0.65E、0.30E、0.15E)和3个施肥水平(540Kg/hm2、285Kg/hm2、0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