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发光特性在安全指示,信息存储,光学防伪和生物成像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可见光长余辉材料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有部分已经成功商业化。近年来,近红外光长余辉成像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组织穿透性和低辐射探伤的特点掀起了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浪潮。本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长余辉发光的特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种类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潜在应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趋势。针对近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发光特性在安全指示,信息存储,光学防伪和生物成像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可见光长余辉材料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有部分已经成功商业化。近年来,近红外光长余辉成像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组织穿透性和低辐射探伤的特点掀起了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浪潮。本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长余辉发光的特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种类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潜在应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趋势。针对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新型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开发、纳米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新方法及其红光激发诱导余辉增强的机理探索、纳米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应用领域范围的拓展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两步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Ba,Sr)AlSi502N7:Yb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该类材料的发光性质。首次报道了具有双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性质的Yb2+-Yb3+离子对。由于基质的特殊结构使得Yb2+具有宽带发射峰值位于664 nm近红外长余辉的发射特性(Yb2+的4f135d1-4f14能级跃迁,半峰宽为182 nm)。在移除254 nm紫外光激发后,(Ba0.8Sr0.2)AlSi502N7:Yb2+在1 h后还有4.82*10-3 mW/Sr/m2的余辉亮度。材料中的本征缺陷(电子捕获型,源自材料中N/O的化学计量比偏移)是实现Yb2+长余辉的原因。TL结果表明材料中存在缺陷平均深度为0.84和1.32 eV的两类缺陷。荧光光谱结果推断出Yb2+向Yb3+能量传递是实现Yb3+近红外余辉发光的原因。2)采用水热结合低温煅烧的方法得到了尺寸约为40-60 nm的Zn1+xGa2-2xGexO4:Cr3+(x≈0.2)近红外长余辉纳米颗粒(简称ZGGO)。ZGGO表现出性能良好的余辉波长为699 nm的近红外光发射,源自Cr3+的2E-4A2能级跃迁。并且ZGGO具有红光再激励增强长余辉特性。TL测试表明,红光(661 nm)激发后,预先存储在材料不同缺陷深度处的电子实现由深到浅的再分布过程是实现余辉增强的主要原因。此外,双光子吸收或者是隧穿效应使电子在陷阱内的存储也是增强余辉的次要原因。我们进一步通过TEOS的用量对材料进行厚度可控的SiO2包覆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并且还可以进行后续的改性。最后,我们将ZGGO@SiO2用于活体成像演示,表现出了良好的无背景的长余辉成像特性。3)通过表面诱导结晶生长的方法,合成出了球状核壳结构ZIF-8包覆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多功能纳米材料(ZGGO@ZIF-8)。TEM表明复合材料尺寸约为150nm,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该复合材料表现出无自体荧光的长余辉特点,并且具有被红光重复激发获得增强的余辉成像效果。此外,该材料还具有高效药物装载(装载效率达到93.2%)和酸性环境下加速药物释放的优点。装载完药物的材料(ZGGO@ZIF-8-DOX)于pH为7.4和5.5的PBS溶液中在96 h的药物释放率分别为32.2%和47.8%。活体成像表明材料能够很好的在小鼠体内循环,并且能够对器官实现良好的余辉成像。在治疗实验中,相比于PBS对照组,ZGGO@ZIF-8-DOX治疗组具有46.8%的肿瘤抑制生长的能力。最后对本文的重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展望了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2-20 μm中红外激光因其波段的特殊性,在通信、传感、军事、医疗和科研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在众多中红外激光的产生方法中,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具有结构简洁、易维护、稳定性好和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而深受科研界的关注。尤其是中红外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它不仅拥有光纤激光器的固有优点,还具有高的峰值功率、较低的能耗和超快时域特性。为此,开展中红外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研究将是十分有意义且刻不容缓的工作。然而,目
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全球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混合动力汽车的飞速发展,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强烈,无疑会加快全球能源消耗速度,给人类敲响能源短缺的警钟。因此,寻找清洁、可持续和可再生的新能源,以及开发先进、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相关存储技术已迫在眉睫。作为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能源存储装置,超级电容器因其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约40万人死亡。疟原虫属于顶复门原生动物,在按蚊和脊椎动物两个宿主交替寄生。当按蚊叮咬疟疾患者时,具有传播能力的雌雄配子体随着吸血进入按蚊中肠内,迅速激活为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进一步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变形发育为具有运动能力的新月形动合子,动合子穿越按蚊中肠建立感染。合子-动合子的变形发育是疟原虫完成按蚊传播的必需步骤。疟原虫细胞质膜膜下排布的细胞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复杂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弄清楚自然界中生物体内的酶催化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揭开生物催化的神秘之处,也有助于新型高效仿酶催化剂的研究与设计。酶催化的全过程一般包含了底物输运进入活性区,底物在活性位的结合,催化反应的触发以及产物释放离开活性位这四个化学和非化学步骤。探明化学步的催化反应机理和非化学步的转运通道机制对酶催化过程十分重要。在本论文中,应用经典
利用环境友好的太阳能驱动光催化CO2还原制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一种可持续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光催化还原CO2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该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依然很低。设计和开发具有高转换效率的光催化CO2还原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光催化还原CO2的过程不仅面临着与光催化分解水相同的问题,如:大多数催化剂禁带宽度较宽无法满足对可见光的吸收以及光生电子空穴(e--h+
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hepersvirus Ⅰ,BoHV-1),又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属于 α-疱疹病毒亚科,可引起急性、热性、接触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该病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与流行。养牛业发达国家以疫苗
各类视觉神经网络作为生物学神经网络的仿生特征建模,分别在不同的视觉应用中取得了性能突出的识别和检测效果。因此,针对视觉神经网络的组织结构、信息传输、和训练推理等方面开展算法研究和架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深度神经网络、细胞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进行了详细的算法研究,分别在跨域物体检测、图像滤波处理、视错觉分析、与目标定位等具体应用中对相关算法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此外,针对视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视觉大数据高通量计算以及海量多媒体内容监控与过滤等实际应用的日益迫切,传统的视觉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其中,紧致化视觉表征与计算是视觉大数据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论文将面向大规模视觉搜索与高通量多媒体计算等应用的紧迫需求,展开了关于紧凑性特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尤其是
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到双曲守恒律方程,如流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浅水流和燃烧等,但是大部分的偏微分方程是无法得到理论上的解析解,只能通过一些数值方法求解得到其近似解。特别地,对于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无论初始条件是否光滑,当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其解都可能产生间断,如激波、接触间断等,双曲守恒律方程的这一特性对于数值方法的构造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解法,并且
随着点云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点云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且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点云配准与融合技术是三维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研究方向,广泛应用于三维重建、遥感分析、导航与制图以及虚拟与增强现实等领域。实际中三维点云具有噪声、离群点干扰、不同程度的遮挡以及密度不均匀等问题,给三维点云融合重建带来很大的挑战。尽管三维点云配准与融合重建中取得了许多有进展性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