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布式发电、SNOP、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技术的广泛实施与应用,配电网已转变为集电能的收集、传输、存储与分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系统,也是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核心。大量形式多样、特性不同装置的接入,会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电网改造的合理性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模式下,配电网将主动地对分布式电源、SNOP、储能、智能终端等的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而实现电力潮流的有效管理。因此,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可分为两阶段的优化,即规划优化和运行优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面对大量新型装置参与的配电网优化调节问题,其优化建模、计算求解以及与可再生能源的相互作用影响等问题将十分复杂,而对于此研究分析则需要以高效准确的建模仿真方法为依托。本文围绕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归纳如下:从智能配电网稳态建模出发,根据各元件功能将其归类建模。其中,功率转换类元件采用诺顿等效电路来表示;功率传输类元件通过导纳矩阵来表示;控制类元件自身不属于电气元件,因此并不参与形成系统方程;分别针对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SNOP运行优化和储能系统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锥优化的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包括:对锥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标准模型、对偶性质等进行简要介绍,阐明了锥优化的数学本质;在配电网基本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SNOP运行优化和储能系统运行优化的约束边界进行描述;根据锥优化的标准形式,通过目标函数线性化和约束条件的锥转化,对基本模型进行等价变换,形成配电网优化问题的锥优化模型;针对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功率因数下的分布式电源优化结果以及对节能降损的作用;针对基于SNOP的配电网运行优化进行分析,将SNOP的优化效果和网络重构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从静态潮流优化、动态潮流优化两方面验证了SNOP的优势和潜在效益;针对储能系统参与配电网运行优化进行分析,将储能系统的优化方案与配电系统电能供求关系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储能系统对于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以及对电力潮流调节优化的作用效果;最后,对锥优化方法求解配电网优化问题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进行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其他文献
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技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可有效解决其技术和管理难题。本文围绕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设计等相关内容,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考虑微网系统组成的多样性和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建立了微网内所包含的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电池储能元件、电力电子转换元件的准稳态仿真模型,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针对包含柴油发电机、
电力系统发展迅速,负荷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电力系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电能质量问题。为了减小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就必须以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运用合理的电
随着一次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因其在多方面的优点,如环保、比能高等,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应用中使用广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
近些年来,TiO_2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好、pH适用范围宽且具有两性性质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比表面积和孔径小的缺点,限制了TiO_2在固相萃取及分离分析中的应用。SiO_2作为传统的固相萃取及色谱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孔径大的优点,但SiO_2对碱性化合物易产生不可逆吸附现象,不利于它的应用。结合TiO_2和SiO_2的优势,构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必将为分离分析提供有力工具。本文分别采
谐波对电力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由于HVDC输电容量巨大,换流站产生的谐波含量多,它们对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投入运行,我国已形
聚甘油脂肪酸酯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因具有天然、安全性高、HLB值范围宽,乳化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目前在食品、日化、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本论文主要以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酶法绿色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产品,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单甘酯作为对比,探讨合成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产品在乳液及药物输送体系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本论文研究并优化了聚甘油的合成方法。采用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反应体系置
在广东电网按照十一五规划进行大规模建设,电网规模快速扩大,统调设备和统调对象迅速增多的情况下,目前的调度模式将呈现出其局限性。因此,电网调度工作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