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而且显著的影响。珍惜和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草地资源不断退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实时监测对于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乃至自然资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乌鲁木齐草地资源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外业实测生物量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最终构建了乌鲁木齐地区基于MODIS NDVI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乌鲁木齐地区草地资源地上生物量进行反演,分析其空间变化趋势。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了该地区的草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后分析了生物量与生态足迹相应指标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实测地上生物量与MODIS影像植被指数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最高相关性系数为基于NDVI创建的三次多项式拟合模型(r=0.87,RSME=23.58g/m2)。反演其地上生物量得出,在2011~2015年乌鲁木齐地区草地面积没有剧烈变化,且近五年其草地生物量比较稳定。在东部山麓地区草地生物量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乌鲁木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评价其目前状态是否能满足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足迹法不仅可以对区域整体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评价指标中的单指标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4年,该区域人均生态足迹从3.609346hm2上升到5.338288hm2,草地生态足迹从0.420901hm2降到0.420635hm2,有轻微的降低趋势;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371015hm2降至0.341867hm2,草地贡献了大部分的生态承载力,其草地资源承载力从0.207484hm2降低到0.165538hm2。该区域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发展方式为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生物量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量与生态承载力及各指标的其相关性。研究显示,生物量与草地生态承载力相关性十分明显,呈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