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民族构成与分布有其时代特点。这时期,先后在该区域活动的民族众多,主要有党项、契丹、女真、汉、奚等族群。本文以宋朝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为研究范围,分两个时间段来探讨各民族在高原及其邻区的迁徙与分布。首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民族迁徙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先概述鄂尔多斯高原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植被状况等的相关地理环境。同时,对宋代鄂尔多斯高原的政治格局进行概括论述,大致了解各政权在高原上的行政建置,为下文的探讨奠定基础。其次,论述北宋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各民族的分布与迁徙。唐中期,由于吐蕃族的威逼,党项族被迫内迁。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迁徙之后,至北宋初年已占据高原的大部分区域。此后,党项族在高原上建立“西夏”政权,其民族人口遍布高原。在党项族迁入的同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势力逐渐强大,建立“辽”政权,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北部。但由于辽朝在高原上占据的地方较小,因此契丹族人口也较少,主要集中在高原的东北部区域。此外,在高原上生活着大量的汉族人口,除本来就有的土著居民,主要是通过强制迁入、生活所迫及逃入的汉民。而这些汉族人口除少数生活在城市外,一部分被编入军队,一部分被迁至黄河以西。在高原上还分布着蕃族,其中包括北宋控制的陕西四路蕃族及西夏控制的横山一带的蕃族。再次,探讨南宋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民族地理格局变化概况。北宋末年,由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亡辽朝和北宋,随着金朝占据高原的东北部及其南部,女真族开始大量地迁入这一地区。于此同时,契丹族一部分向西逃入西夏或向北奔沙漠,还有一部分被金迁往东北地区。此外,由于奚族战斗力强大,金朝将部分奚族人口迁往毗邻鄂尔多斯高原的云内州等地。高原的部分汉族人口因战乱而向南迁徙,还有部分汉族由于金朝劳动力缺乏被迁往东北地区。此时的党项族及蕃族依旧生活在原地。虽然西夏的政治疆界发生变化,但党项族分布范围变动不明显至南宋末年,在夏、金政权衰落之时,蒙古族在漠北逐渐强大,并向南扩张势力,最终吞灭夏、金两个政权,蒙古族开始进入鄂尔多斯高原。最后,依据对前文的探讨,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变迁与分布,探索区域民族变迁的时空特征、驱动因素及其民族分布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