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物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由饭盛挺造编纂、藤田丰八翻译、王季烈重编的《物理学》在物理学教育、物理学名词、物理学教科书的编写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很大。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即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对中译本和日文底本进行对比和比较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人接受近代物理学的诸多细节,还对梳理我国物理学的近代化、本土化过程及物理学教科书的早期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国内外文献,对编纂者饭盛挺造、翻译者藤田丰八、重编者王季烈的生平事迹做了较详细的介绍。还通过对中译本《物理学》的内容与19 世纪70 年代比较流行的《格物入门》进行对比,发现《物理学》不仅介绍的物理知识系统、丰富,而且具有内容生动、图文并茂、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和规范性强等显著特点。通过对《物理学》日文版本的研究,确定了中译本的底本,并对中译本和日文底本进行了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差异。物理学本土化过程中,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十分重要。中译本《物理学》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系统的物理学知识,还对中国物理学术语的确立起到了较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物理学的近代化起到了加速作用。本文通过对日文底本、中译本、物理学语汇、现近物理名词词典中物理学名词的统计和对比,了解到:中译本《物理学》中共有519 条英文标注的物理学术语名词,这些物理学术语的中译名有126条被沿用,比例为24.28%;1908 年清政府学部(相当于今教育部)颁发的中、日、英3 种文字对照的《物理学语汇》中,沿用了该书中的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