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日趋严重,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对气候产生的消极影响在国际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碳排放源于人类生产、消费与流通等活动,而化石能源消费是其主要来源,如果任其发展并因此阻断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天然联系,则会沉没我们的生态方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口新月异,碳排放水平亦随着GDP水涨船高,国际社会的减排呼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减排压力,然而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能因噎废食,以阻碍自身发展换取减排目标的实现,节能减排只能有赖于技术进步与政策指导。因此,科学梳理碳排放驱动因素,继而对不同政策导向下的碳排放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形成一种以生态法则为导向、以有效控制碳排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为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对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着现实的意义。论文结合前人研究和实际情况,首先,筛选甄别了12个可能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基于1996-2011年数据,运用LARS算法实现Lasso过程,并选择得到各驱动因素的权重及其标准的Lasso模型;其次,运用ARIMA-GM(1,1)组合预测,对各驱动因素2012~2030年的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调整控制变量的预测值,分别模拟分析无控制、5%控制力度和10%控制力度这三种政策导向情景下,碳排放2012~2030年的发展走势;最后,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碳排放控制对策。论文的具体内容与结论如下:(1)能源及其碳消费现状:从能源生产储备和开采现状、能源供需平衡、能源技术发展等方面分析,提出传统能源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能源资源总体入不敷出,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不平衡状况;能源的可持续开采难以保证,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安全问题亟需重视;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新能源技术发展刚起步,核心技术极度欠缺,进而导致能源碳排放居高不下,减排工作难度加大。综合考虑我国发展需求和能源现状,只有加大投资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高速发展,才能有效改善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强度和效率。(2)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Lasso模型从12个因素中筛选出9个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的驱动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碳排放转移状况、人口数量、人口结构、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比重、能源强度和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其中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影响程度最大,系数分别为0.9731和0.9728,能源结构相关的两个因素系数分别为0.2935、-0.0535,影响程度排位第三、第五,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系数分别为0.1929、0.0019,而产业结构、碳排放转移状况系数分别为0.0032、0.0028,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影响程度最低为0.0002。可见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是形成碳排放的主要动因,能源结构、人口数量、清洁能源比重是影响碳排放的显著因素,产业结构、碳排放转移状况、人口结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显。(3)碳排放走势情景模拟:基于Lasso模型和ARIMA-GM (1,1)组合预测数据,并设定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比重、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能源强度为控制变量,通过调整控制力度,对无控制、5%控制力度和10%控制力度三种情景下的碳排放走势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驱动因素的控制与调整对抑制碳排放增长有非常明显的效果。(4)碳排放控制对策研究: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和情景模拟结论,从转型智慧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关键链管理、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拓展碳汇减排渠道四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对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对外贸易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城市和低碳交通发展、落实碳排放调控政策;提高能源独立性、推动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加强利用自然碳汇、发展碳捕捉、碳封存等固碳技术等,为政府制定控制碳排放的政策方针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