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但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既表现为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也表现为生产率上的差距。我们发现:产业集聚地区的企业与非集聚地区的企业相比,往往拥有更高的平均生产率,到底是源于基于异质性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基于外部性的集聚经济效应? 为了识别两种效应对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兼具自我选择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组合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两种效应的识别方法和经验假说。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棉、化纤纺织加工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密度和城市企业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密度越高,城市平均生产率水平越高,生产率分布离散程度越大,分布的左截尾效应越明显,但并未发现分布整体的右移现象,这都意味着有且仅有自我选择效应在发挥作用。在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中,本文直接利用企业层面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并排除了集聚外部性以其它形式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可能。这也说明传统研究由于忽视自我选择效应而存在高估集聚经济外部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