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体认与改写——以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学在感时忧国的形势逼迫下,从诞生起就徘徊在启蒙与救亡、传统与现代、知识者与大众等命题中,与生死、政治、民族、国家、文化这些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相对。在忧世伤生的总体氛围中,现代文学中有代表性的大师们,如本文将要重点论析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在“历史”这个大文本的叙述框架下,通过现实这个粗糙的镜面,对现代人的处境予以了深刻的洞悉和关怀。从“铁屋子”、“边城”、“围城”等这一组组与作为现代文明产物的“城”这个意象相关的语词来看,现代“文明”中的围困与突围,似乎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现代文学的无意识,而“围城”这一中心意象则如幽灵,蛰伏在现代作家的意识深层,经钱钟书点题后,更是从无意识的海底浮出了水面。 本文导轮部分梳理、概括在“围城”意识作用下的现代知识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体认与改写的大致脉络。第一章主要探讨鲁迅在与大众的矛盾纠葛中所显示的肩负时代启蒙重任的知识者的“围城”困境,从社会意识层面表现了启蒙知识者所身处的社会现实与自我理想之间的巨大裂痕;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沈从文在城与乡、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在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实现的人生和艺术的突围;第三章主要论析了张爱玲在从“贵族”向“平民”的跌落过程中,思想和情感所经历的“出家”后的“还俗”,找到了“中国的日夜”这个“家常”的没有“传奇”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个文学表现中的巨大盲点而又是个体生命面对的最大的真实。第四章主要分析钱钟书所揭示的在传统与现代都难以立足的现代知识“贵族”在世俗社会中的全面溃败与流亡。结语部分突出现代知识分子作家身陷各种“围城”的焦虑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话语突围方式,使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对于人生的穿透和超越,而文学的救赎功能也由此而得到体现。 本文对所涉猎的这几位大家的解读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以现代知识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体认与改写为内在的逻辑和线索,采用知人论世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和力求细致的文本分析,在相互比较中,沟通社会与个人、自我与他者、文学与人生的多重对话空间,去探究文学如何与更广泛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不管是为艺术还是为人生,是寻求自我的精神解脱还是寻求广泛的社会新变,在人生的困境和苦难面前,人怎样才能拯救自己,如何在镜像纷呈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自我感觉的真实。
其他文献
忧郁是人的一种基本复合情绪,是矛盾和痛苦的淤积,是有思想的人对人生压抑、生命悲凉的沉思。当这种情绪作为审美对象时,它能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走
假睫毛可打造深邃动人的眼睛,但假睫毛胶水造成眼睛红痒过敏案例也不胜枚举,而且在医生眼中,假睫毛像是藏污纳垢的扫帚。  假睫毛胶水成分主要是乳胶、丙烯树酯。很多使用过的人会眼睛发红、发痒、肿痛、流眼泪,一双明眸肿成泡泡眼,原因是黏着剂造成的接触性皮肤炎或是过敏反应。  有的不慎让假睫毛胶水沾到眼睛,引起结膜或角膜的化学灼伤;有的是被胶水挥发性溶剂薰到过敏,眼睛奇痒无比;如果病人有干眼症或配戴娃娃镜片
本论文逐一解读了丁玲20——80年代人生及创作转折时期所主编的五种重要的报纸副刊和期刊杂志(即《红黑》月刊、《北斗》、《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艺报》和《中国》),着
所谓虚拟性爱是指双方当事人并不通过实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聊天及音频、视频等工具,经由文字、声音或图像刺激等方式来获得性的快感和满足。虚拟性爱本身并不是病态行为,但如果过度依赖它来满足性的欲望,就会导致“虚拟性爱成瘾”,对现实生活造成损害。    青少年是“虚拟性爱成瘾”高发群体    青少年的性意识刚刚萌醒,是“虚拟性爱成瘾”的高发群体。因为,一方面,个体进入青春期后,身心的
期刊
制度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历史小说《张居正》主要从制度文化环境下人的生存这一角度去开掘一个明代精魂的心灵轨迹及其悲剧命运。小说塑造了一个倨傲、
国家卫生部宣布将禁用面粉增白剂的消息,几乎令所有消费者拍手称快,但高兴过后,也许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还有多少“面粉增白剂”?    一袋牛奶七种添加剂  牛奶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必备食品,超市里,在琳琅满目的牛奶柜台,调味牛奶、乳饮料、乳味饮品、乳酸菌饮料等玲琅满目,不过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共性的地方在于,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身影,很多牛奶包装都成了食品添加剂的展示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