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改良太极“云手”联合头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步行功能恢复情况,探讨该方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步行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按就诊及纳入顺序编号,将课题观察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云手组(n=17),对照组(n=17)。在两组同时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云手组采用改良太极“云手”联合头针方案,对照组采用一般针刺方案,治疗周期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五个时间段,记录LEM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起立-步行计时测试、10米步行时间测试、6min步行耐力测试、Holden步行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等指标值的改变。通过对指标值的对比分析,观察改良太极“云手”联合头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步行功能改善的影响。研究结果:1、云手组治疗前后,LEM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6min步行耐力、Holden步行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立-步行计时测试,10米步行时间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LEM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6min步行耐力、Holden步行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有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立-步行计时测试、10米步行时间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相比:云手组LEMS评分、6min步行耐力、Holden步行评分增加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立-步行计时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和8周云手组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云手组10米步行时间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云手组改良Barthel指数在治疗后2周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和8周云手组增加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改良太极“云手”联合头针可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2.改良太极“云手”联合头针在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优于一般针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