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1世纪以来经济、科技、社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特征,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基础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内的课堂中,现如今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对发生在学校以外非正式学习的关注,使得场馆作为重要公共教育机构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与提升教育质量相联结的课题。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各类场馆中的参观学习也是提升其自主探索能力、更新认知水平、改善学习方式的过程。随着场馆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经济、科技、社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特征,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基础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内的课堂中,现如今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对发生在学校以外非正式学习的关注,使得场馆作为重要公共教育机构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与提升教育质量相联结的课题。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各类场馆中的参观学习也是提升其自主探索能力、更新认知水平、改善学习方式的过程。随着场馆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各地中小学与场馆的合作活动也逐步密切起来,关注学生在场馆中学习的发生也成为了提升学习质量以及进行未来场馆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从现有的场馆学习研究来看,目前关于学生在场馆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经历建构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学生学习在场馆中如何发生以及其学习经历建构,通过分析当前基于场馆活动的小学生学习经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支持资源、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同伴互动四个因素维度来分析其如何影响场馆中小学生学习经历建构,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当前小学生场馆活动设计和实践提出建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为辅。在整理以往关于场馆学习和学习经历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了有关场馆学习和学习经历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测量量表,编制了《小学生场馆学习经历现状调查问卷》,选取了C市两所学校中541名小学生进行预问卷以及正式问卷的测量,并通过Spss26.0及Amos25.0对有效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差异、相关、回归分析以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学生在场馆学习活动的基于场馆的学习经历建构现状整体及其各维度呈积极的趋势,各个分维度包括支持资源、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同伴互动整体较高,但各层面强度不同,情境感知的平均得分最高,素养生成、有效参与次之。同时,小学生在场馆的参观学习活动因“性别”“学校带领参观次数”“家长带领参观次数”“平均每次参观时间”“是否喜爱场馆活动”“个人兴趣与先前经验”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参观次数越多、时长越长的学生的学习经历整体的感知和构建状况会更加正向,个人先前经验更丰富的学生的学习经历整体感知和建构要显著高于没有提前了解预习相关知识的学生。支持资源、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同伴互动这四个影响因素与学生学习经历现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自主探索变量与学生学习经历现状的相关关系在影响因素分维度中是最强的。支持资源、自主探索、教师引导三个变量都与有效参与变量相关关系较其他两维度更高。并且在回归分析中可以解释“学习经历建构”80.5%的变异量,其中预测力模型公式为:学习经历建构=0.510+0.210*支持资源+0.266*自主探索+0.175*教师引导+0.350*同伴互动。在模型中可以看出同伴互动因素对学习经历的回归系数值最高。在对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中可以看出自主探索以及同伴互动对学习经历各维度的相关关系总体水平上要高支持资源以及教师引导,可以推导出自主探索、同伴互动对小学生学习经历建构的影响水平也高于其他因素。针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以及访谈的整理中表现出小学现有场馆活动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小学生的场馆学习活动实施现状与学生实际需求仍存在落差;学生学习经历的有意义建构未得到足够关注;场馆学习活动的推广和长期性稳定实践仍需得到重视等。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当前文献,本研究立足于学习经历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结合学习经历的三维度提出提升小学生学习经历建构有效性的对策包括:推进家校馆协作,开发多元场馆活动支持资源;开发活动设计新思路,联结学生知识经验建构;规范专业教育人员队伍,持续关注学生习得体验;挖掘展品问题场,深刻学生群体有效互动。为小学生在场馆活动中构建出更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抱有“屈原情结”的傅抱石先生,是我国“新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同时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百年巨匠。它的山水画始终饱含着爱国情怀,其作品气魄雄健,高山大川气势豪放。特别是颇具诗意性三峡系列山水画,对其艺术生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笔者是三峡人,特别是傅抱石的三峡系列画的作品,更是有一种亲切感。而其中作品所表达出的诗意,更让人感受到山水画的深刻内涵和诗意之美。然而他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情感
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亟待强化和改革,特别是英语教学。目前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转变陈腐的、僵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在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图式理论指导下,提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36+LARM+5”,此模式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框架构,建新文化教学模式,并运用到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的质量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课堂的存在形式转变“虚拟”活动空间,课堂内的师生互动随之发生了改变,师生可跨越时空障碍进行交流,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掌握更多文化资本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为师生带来了更多自由,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生共长。然而当前在线课堂中普遍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充分、师生对在线互动不适应、情感互动
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关注之一,而收入差距是直接的外在表现。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2上升到2009年的3.33,而后下降到2019年的2.64。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出现波动变化,然而绝对差距上升到26331元,差距依然不容忽视。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流通等重要
乡村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是增强乡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的有效途径,能够培育乡村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教学内容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载体,深入研究乡村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落实,为乡村学生发展和就业培根育基。但多数乡村学校由于师资、经费、基础设施等条件不足以支撑其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因而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世界各国加快发展跨国教育的步伐,跨国教育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加强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美国跨国教育起步虽然稍晚于英国等欧洲国家,却迅速发展并成为开展跨国教育的主导力量之一。在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一些中国高校开始走出国门建设海外大学,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本文选取美国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典范—美国海外贝鲁特大学作为研究对象,
定向资助培训教师作为解决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为全国各省的偏远地区提供了大量紧缺学科教师。但是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该类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有待研究。而通过入职和在职培训促进教师终身专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针对定向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导致这类定向教师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专业发展不足,未能真正发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为美国而教”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低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在当今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我们更加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来,历史课程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家也十分重视历史课程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在历史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编写了新版历史教材,称为部编版。从2016年至2019年,
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民众学校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涌入民众视野,因有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筹指导,民众学校在教师群体的内部结构、任用检定、培养进修和薪资福利等各方面管理呈现出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在近代社会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整体发展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影响。研究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众学校教师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多维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