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区域,对于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该区域水稻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等,深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5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有机质及养分状况、活性有机质、结合态腐殖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在整个研究区域内,不同省区的水稻土有机质总量及活性有机质含量明显不同。其平均值表现为: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在同一分省份内,高产田有机质总量及活性有机质含量高于低产田。有机质总量在10.21g/kg~21.08g/kg之间,胡敏酸和富里酸有机碳总量在3.97g/kg-7.71 g/kg之间,胡敏酸有机碳含量在1.64g/kg-3.19g/kg之间,它们在各省水稻土分布趋势比较一致;HA/FA值在0.64-0.94之间,均相对较高,在研究区域均值性较好。低活性有机碳在2.72 g/kg-6.12 g/kg之间,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60 g/kg-4.79 g/kg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在0.65 g/kg-1.84 g/kg之间。2、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不同活性的有机碳相互之间均达到显著性正相关,分布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碱解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3、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的主体是重组有机碳,约占98%;腐殖质的结合形态均以紧结合态和松结合态为主,稳结合态最低;紧结合态腐殖质有机碳与土壤养分各因子的相关性最好,松结合态次之,稳结合态最小;3种结合态腐殖质有机碳与有机质总量和全氮含量相关性较好,但和磷、钾相关性小。4、湘赣两省松结态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稳结态腐殖质;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中,两种结合形态的腐殖质中胡敏酸有机碳含量高于富里酸;江西省的两种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比湖南省高,说明江西省水稻土腐殖质的稳定性较高,肥力水平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