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钢具有屈服点低,初始加工硬化率高,强度高,延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以及其它冷成型结构件的制造,近年来引起了材料科学者的极大关注。双相钢的组织特征是在延性好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比例的强硬马氏体;马氏体赋予材料以强度,铁素体赋予材料以塑性和韧性。铁素体和马氏体的比例随化学成分和加工及热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文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模拟了变形量、变形温度、冷却速度、加热温度和弛豫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双相钢组织演变的影响,并用Zeiss光学显微镜和LEO1450电子显微镜分析和表征了上述双相钢的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钢中含有Nb和Ti,在加热区间内(1100oC-1250 oC)奥氏体的长大被显著抑制。当变形量较小时铁素体与原奥氏体存在明显的取向关系,较大时这种关系不明显。在高温变形时M/A主要呈条状分布在板条状铁素体中间,低温变形时M/A主要呈岛状分布在板条状铁素体中间。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板条束的长度明显变短,但宽度变化不大。当冷却速度较小时,M/A主要呈岛状分布,铁素体主要是由多边形铁素体组成;当冷却速度较大时,M/A呈条状和岛状分布,铁素体明显具有针状铁素体的特征。在高温停冷时,铁素体板条束明显变长。当弛豫时间较长和较短时,试样中M/A组分变化不大,只有当弛豫时间适中时(60s),M/A组分才有较明显的增加。随着弛豫时间的延长,铁素体束的尺寸先是变小,当弛豫到60s时,尺寸变得最小,当弛豫时间进一步延长时,铁素体束的尺寸又变大。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先以15oC/s的速度加热到1150oC并保温600s,然后以1oC/s的速度冷却到850oC并在此温度压缩30%,弛豫60 s后以15oC/s冷却到550oC停冷,最后以1oC/s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可以得到组织细化的针状铁素体和M/A的双相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