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居家老人健康期望寿命,探索年份变化状况和性别差异,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并将影响健康的因素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探讨不同群体间的健康影响因素模式,为改善中国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实施更具针对性、科学高效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居家老人2011年和2014年的横断面数据测算有活力期望寿命和健康生活期望寿命,比较年份变化和性别差异;再利用两次调查均参与的研究对象CLHLS2011-2014纵向数据进行健康影响因素模式分析。以2011年各基线因素作为自变量,以2014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评生活质量分别作为因变量,分析不同维度的健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男性、城镇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的健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研究对象的健康期望寿命水平2011年和2014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率随年龄段的增长从10%以下上升到45%左右;自评不健康率随年龄段上升较缓慢,从40%左右上升到超过60%。2011年研究对象总体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率为28.04%,2014年为23.72%。2011年研究对象总体的自评不健康率为58.32%,2014年为58.43%。当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情况以14个条目来评价时,总体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率在65%左右,75岁之前各年龄段,有活力期望寿命基本大于健康生活期望寿命,但75岁及以上各年龄段有活力期望寿命均小于健康生活期望寿命。2.研究对象健康状况的年份变化和性别差异年份变化。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研究对象中,仅65-69岁年龄段2014年的有活力期望寿命大于2011年(P<0.05);在90岁之前各年龄段由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损失的寿命方面,2014年的损失寿命均小于2011年(P<0.05);2014年各年龄段健康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大于2011年。当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情况以14个条目来评价时,各年龄段健康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较低年龄组2014年大于2011年,高年龄组2014年小于2011年。性别差异。80岁之前各年龄段的有活力期望寿命女性大于男性,90岁之后女性有活力期望寿命小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损失的寿命,女性损失的寿命大于男性(P<0.05)。当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情况以14个条目来评价时,各年龄段有活力期望寿命女性均小于男性(P<0.05)。女性由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损失的寿命大于男性(P<0.05)。在90岁之前,各年龄段女性因自评不健康损失的寿命大于男性(P<0.05);女性在各年龄段健康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小于男性。3.研究对象健康的影响因素模式本研究通过多维度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研究对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高危因素是女性、高龄、居住在城镇和饮酒(P<0.05);保护因素是经常锻炼和较高程度地参与休闲活动(P<0.05)。自评健康的高危因素是高龄和饮酒(P<0.05);保护因素是经济来源够用、较高的生活档次、经常锻炼和较高程度地参与休闲活动(P<0.05)。自评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是饮酒(P<0.05);保护因素是经济来源够用、较高的生活档次、经常喝茶、经常锻炼和较高程度地参与休闲活动(P<0.05)。在城镇男性、城镇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的健康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中,自评健康状况和自评生活质量对健康的效应均较大,分别在0.62~0.84和0.64~0.85之间。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力大小均在0.30左右。社会经济背景、外部支持和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外部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更大,相关系数大于0.5,在农村女性中较小,为0.44。休闲活动对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因子载荷最大,分别为0.60,0.63,0.59和0.69,大于喝茶和锻炼;在农村男性中,吸烟与饮酒对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因子载荷为-0.22和-0.24;在农村女性中,饮酒对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因子载荷为-0.12。在农村、女性研究对象中,生活档次和经济来源满足度对社会经济背景的因子载荷较大,分别为0.68~0.75和0.58~0.65。在城镇研究对象中,主要生活来源对外部支持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68和0.71;在农村研究对象中,婚姻状况对外部支持的因子载荷最大,分别为0.46和0.75。结论我们可以认为,自评健康状况和自评生活质量能够较好地反映人群的实际健康状况。女性居家老人的生命质量不如男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近几年间得到改善,但自评健康状况变化不明显。我们应依据生理健康更多受人口学因素影响,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主观健康更多受个人背景及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女性、高龄(尤其是高龄转折期)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在对居家老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时,应着重发挥社会休闲活动对健康的显著作用,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完善政府、社会和家庭支持体系,保证居家老人中的弱势群体拥有充足的经济来源;加强对农村居家老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宣传和睦的夫妻关系对健康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居家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