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哈佛歧视亚裔”案源于2014年,美国犹太裔律师爱德华·布鲁姆(Edward Blum)领导的“学生公平入学”组织指控哈佛大学为了族裔多元化而“平衡”掉优秀的亚裔申请者。该组织认为这种基于种族的“平权法案”录取政策违反了民权法。虽然许多华裔痛感自己是“平权法案”的受害者,然而美国却还有相当一部分华裔反对这个声称要帮助维护亚裔权力的组织,转而支持哈佛。本文主要探究这些华裔支持哈佛实行“平权法案”背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歧视亚裔”案源于2014年,美国犹太裔律师爱德华·布鲁姆(Edward Blum)领导的“学生公平入学”组织指控哈佛大学为了族裔多元化而“平衡”掉优秀的亚裔申请者。该组织认为这种基于种族的“平权法案”录取政策违反了民权法。虽然许多华裔痛感自己是“平权法案”的受害者,然而美国却还有相当一部分华裔反对这个声称要帮助维护亚裔权力的组织,转而支持哈佛。本文主要探究这些华裔支持哈佛实行“平权法案”背后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及其创建人的身份,诉讼轨迹,及其背后的力量,本文认为这些华裔之所以站在“学生公平入学”组织相对的一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担心亚裔在此次案件中沦为布鲁姆废除平权法案的一颗棋子。其次,通过分析平权法案对于亚裔及其他少数族裔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另一个原因是华裔担心平权法案的废除将使亚裔失去保护的同时被其他少数族裔孤立。最后,本文对美国族裔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个原因是华裔担心平权法案的废除将加重美国族裔不平等。本文期望借由对“哈佛歧视”案的分析,可以促使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究美国错综复杂的族裔关系和族裔政治,同时进一步了解华裔美国人在美所面临的困境。
其他文献
《云雀之歌》是美国杰出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中主要围绕女主人公西娅·克朗伯格的成长展开,描写了西娅如何从一个小镇姑娘成长为知名歌唱家的成长过程。本文重点分析小说中的多重空间中的抗争问题。小说通过对西娅成长历程的详细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存空间问题的思考。小镇姑娘西娅的生存空间无法满足她的艺术家梦想,她必须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抗争,她不仅要努力冲破生活,工作和学习空间的各种限制,还必须面对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美国南方作家之一,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月之光》是他最具代表性长篇小说之一。该小说被认为是福克纳文学创作中的里程碑式作品。《八月之光》以独特的美国南方社会为背景,描述了南方女性在父权和清教权力统治下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八月之光》的女性主题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女性的命运的关注以及出路探寻。本文基于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对《八月之光》中女性的成长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流浪的星星》是一部当代历史小说。它是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于20世纪80年代书写的二战期间两个女孩流浪的故事,一个是犹太女孩艾斯苔尔,另一个是巴勒斯坦女孩萘玛。她们的青春没有鲜花和爱情,反而充满了暴力、饥饿、疲倦、流浪和死亡。在这个可怕的时代,犹太人的身份使艾斯苔尔被驱逐,她从此踏上了寻找家园的道路。最终在宗教和民族归属感的引导下,艾斯苔尔在内心世界逐步建立了自我意
《廊桥遗梦》是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ter)于1992年撰写的一部小说,在世界文坛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该作品一经问世便激起了文学评论家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因为婚外恋的主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并在199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创造了销售神话,且连续三年都稳居榜首。1995年同名电影《廊桥遗梦》在好莱坞上演,由美国两大资深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联袂主演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节选自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编著的《善良之悖论:人类进化中道德与暴力的怪异关系》(The Goodness Paradox---The Str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e and Violence in Human Nature)第二章。该著作将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探索了人类善良与邪
词类范畴化问题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而汉语等分析性语言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成为了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词类标注会影响词典编撰的义项设置、释义和配例,而逻辑思维过程词项作为词典中表达逻辑思维过程的词项具有多义性和语法多功能性,因此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语委语料库,研究逻辑思维过程词项在《汉英词典》(第三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当今国际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慢人》是库切自2003年获诺贝尔奖后的首部作品。自本书出版以来,便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后现代理论,对《慢人》中的后现代性进行分析,聚焦于库切对作家创作困境以及普通人生存困境的关怀。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库切及其作品、国内外库切作品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本文的布局结构。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从
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华人随即开始向美国移民。这些华人移民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一套生活方式。他们聚居在像是贫民窟一般的唐人街里,他们先是做淘金矿工,之后又做铁路工人、洗衣工、家庭佣人以及其它一些卑微的工作。他们遭遇了来自主流白人社会的歧视、种族主义,甚至是排斥。关于早期的华人移民有很多的负面描述,其中的一个谬见认为男性华人移民是白人女性潜在的性侵犯者,并且这一谬见还在某一时期引起了
自从“门罗宣言”以来,美国一直将拉丁美洲视作其“后院”并肆无忌惮地插手和主导拉美事务。奇怪的是,秘鲁作为美国“后院”中一个不起眼的、拉美的二流国家却敢于在IPC问题上向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美国说“不”,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并没有采取其惯用的手段,像之前对付其他同样违背美国意愿的拉美国家那样推翻其政权,相反美国却在IPC问题上同秘鲁妥协。本文分析其中原因,第一部分从秘鲁的视角出发,阐述秘鲁政府所采取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