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照自己”是古希腊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它也是一项伟大的哲学实践。“关照自己”意味着要关心自己的“灵魂”,而关心自己的“灵魂”的实践是认识的实践,也是伦理的实践,更是教育的实践。在古代中国,“关照自己”和“修身”相对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修身实践是培养完备人格品质的教化行动,也是一种关照自我的精神实践。然而在现代社会,教师在“关照自己”的行动上却呈现出精神平庸的趋势。教师的精神平庸首先表征为本体性的身份焦虑以及教师伦理身份认同的缺失。教师精神平庸具体体现在教师精神追求的平庸以及教师的人格品质的平庸,教师的教育者典范型人格滑落至“喻于利”的功利型人格。教师的精神平庸偏离了“教师之为教师”的本质和教育精神,必将导致教师教育精神的变质。只有关注教师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现代教师才能实现积极的精神变革。教师的精神变革需要通过精神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孔子的修身哲学为教师的精神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从皮埃尔·阿多的“精神实践”观中可以发现古代哲学的智慧能够给予教育者教育与生活的指导。以孔子的修身哲学为例,君子的修身生活即是一种值得教师学习和实践的生活方式。“君子教师”即是这样的教育者:在修身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和练习,去存有仁、智、勇综合一体的君子人格,并以此美善的人格践行增进人的灵魂幸福和心灵健康的教育使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孔子修身哲学中的教师形象,构建把教育作为精神实践的方式的教育者形象,即“君子教师”。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现代性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自我理解和精神状况的分析,从教师的本体性的焦虑和伦理身份认同的问题上综合“诊断”教师的现代性“疾病”,即教师的精神平庸。教师的精神平庸主要表现在精神追求上的功利化和人格品质上的平庸化。第二部分,是寻找“治疗”现代教师的弊病的“方案”,从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得到启发,通过研究孔子的修身哲学中的君子形象和君子的生活方式,发现君子和教师具有共通性。君子的修身实践为教师的安身立命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启示,由此构建出“君子教师”的形象作为教师的本质形象。第三部分,结合孔子的修身教育,进一步分析“君子教师”的修身在教育中的展开方式,具体包括:“君子教师”修“道”成人的教育理念,学而不厌与关怀公共生活的教育方式,良心检查与引导的教育的评价方式。以此立体展现君子教师是在“安人”与“修己”之间、“道”的整体与具体的生活原则之间展开的以“修身为核心”的教育实践。第四部分,明晰“君子教师”修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关照自我的精神实践,以此明确“君子教师”的自我圆成的启示意义。孔子的“修身”和皮埃尔·阿多的“精神实践”都是“关照自我”的实践,成为“君子教师”意味着过一种以修身的精神实践为志趣的教育生活。“君子教师”的自我圆成就在于其“修己以安人”的教育精神的体现和“治疗”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