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慢性盆腔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明德堂中医诊所治疗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灸法+中药)和对照组(单纯中药)两组,每组各有30例。治疗组采用灸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艾灸取穴:脾俞、膀胱俞、气海、关元、归来、三阴交,采用麦粒灸,每穴灸五壮,每周治疗3次;中药采用辩证处方治疗。治疗4周为1疗程。采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量表和局部体征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同时检测阴道清洁度、盆腔积液和炎性包块情况。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检测。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4.03完成。结果(1)本课题共收集合格受试者6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4-42岁,病程1年-6年。其中治疗组30例,平均年龄32.38±5.85岁,平均病程4.17±2.89年;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30.27±4.97岁,平均病程为5.11±3.32年。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分析中,两组年龄、病程、病情、治疗前综合评分、临床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及阴道清洁度情况,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1个疗程后,两组均可明显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综合评分、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以及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异常等主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3)1个疗程后,两组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及阴道清洁度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4)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0.0%,临床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3%,局部体征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5,P<0.05)。(5)1个疗程后,两组McGill疼痛量表积分及SF-36生活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6)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灸法联合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对下腹疼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2)灸法结合中药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情况及阴道清洁度情况,优于单纯中药治疗。(3)灸法联合中药可以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综合疗效、临床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4)灸法联合中药可以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综上所述,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