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向补语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趋向补语结构及意义十分复杂,而其它语言里又没有这种类型的句法结构,这就使得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大量偏误。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趋向补语的研究对象基本限于以英语、日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对俄罗斯留学生的研究几乎为零。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本文在以往学者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并参照相关教材及教学大纲,总结出趋向补语教学的四大类难点问题,并按难易作了排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不同程度的俄罗斯留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俄罗斯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时的困难所在及特殊性。然后,本文针对俄罗斯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的难点问题,从母语干扰因素的角度入手,进行汉、俄本体对比。由于俄语中没有“趋向补语”这一概念,因此,本文从汉语趋向补语出发,找出俄语中表达同一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通过分折,认为俄语中与汉语趋向补语相对应的语法手段为动词的方向前缀。在一一列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本文进一步从引申义角度,从其与宾语的位置关系角度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一些结论。最后,本文在汉俄本体对比的基础上,针对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议在教学中把复合趋向补语拆开教授,并突出“来”、“去”这两个趋向动词的特殊性;二是建议对趋向补语繁琐的引申义采用位移图象的方式讲授,并能注意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性;三是针对在教学中是否利用俄语方向前缀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对前两个教学启示,我们在文中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示范,并在小范围内做了一点教学实验,发现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