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公民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与内容之一。政府和公民之间需要一种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公民的利益需求,将公民参与引入到公共政策中来,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公民参与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两大目标:价值目标和效率目标。所谓效率目标就是指通过公民参与帮助政府改进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从而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而价值目标是指最终体现人民民主、人权的要求,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我国的公民参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缺乏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可操作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公民参与的制度和体制的保障。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阐述国内外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重点分析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公民参与制度构建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多角度构建公民参与制度的实践探索,逐步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民参与模式,从而达成以公民参与制度构建为核心,以公民基层自治为平台,面向公民需求,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