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不过”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入手,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的“不过”作梳理,对不同句法功能和意义的“不过”进行分类描写,并力求从语法化历程上加以解释,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说明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较详细地介绍了“不过”的研究现状。第一章范围副词“不过”:首先探讨了范围副词“不过”具有表达口气的功能,可以表示主观小量。然后对范围副词“不过”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最后分析了范围副词“不过”的语用含义。第二章转折连词“不过”和“就是”的对比分析:本章将转折连词“不过”和“就是”做对比分析,两者都可以表示轻转,但在句法功能和意义上存在差别。“不过”不但可以表示轻转,还可以表示重转,而“就是”只能表示轻转。第三章动词短语“不过”和“V不过”格式:本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界标理论,从分析动词“过”的意义类型入手,分析了动结式“V过”和动结式的可能式“V不过”,最后重点分析了“V不过”格式的各种类型及其句法语义特征。第四章“再/最/顶X不过”格式分析:首先分析了该格式的格式义,然后对可以进入该格式的X作了限定,并对该格式的句法位置作了说明,还发现了以该格式为基式的两种变式。第五章“不过”的语法化过程初探:在前四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不过”推测其历时演变过程,然后逐一论证。“不过”的演变过程为:动词短语“不过”——范围副词“不过”——转折连词“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