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油一直是水产饲料的首选脂肪源,但是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和饲料工业的不断扩大,加之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量不断下降,鱼油产量供不应求,鱼油的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急需寻求和开发新的饲料脂肪源。植物油具有来源广泛、价廉质高和产量大等优点,其富含18碳多不饱和脂肪酸(18 Carbo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C18 PUFAs),容易被鱼类代谢,因此被认为是鱼油的优良替代油。由于海水鱼合成长链多不饱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PUFAs)的能力缺乏或较弱,而植物油中的LC-PUFAs含量极少,这成为制约植物油替代鱼油关键因素。然而,研究发现,一些广盐性鱼类如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和大西洋鲑(Salmo salar)能够将C18 PUFAs自行合成LC-PUFAs,但不同海水鱼类的合成能力存在差异。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是广盐性、肉食性热带海洋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价值高、肉质细嫩且富含PUFAs的特点,被认为是我国南方人工网箱养殖的优良海水鱼种之一。目前,还未研究开发出真正理想的军曹鱼人工配合饲料,因此,有必要深入军曹鱼养殖生物学、营养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系统研究,其中包括对脂肪,尤其是PUFAs和LC-PUFAs的营养、生理、生化学研究。本论文研究了基础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鱼油、红花油和苏籽油)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肪酸组成及合成LC-PUFAs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购自育苗场的军曹鱼稚鱼经驯化24天后,挑选47日龄、每尾初始体重12.60±0.35g、体长为11.86±0.21 cm的健康活泼幼鱼57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养殖桶(桶容积为400L)38尾。分别用5组不同的饲料投喂:(1)基础饲料(对照组,CO组),(2)基础饲料加6%鱼油(FO组),(3)基础饲料加6%苏籽油(PO组),(4)基础饲料加6%红花油(SO组),(5)基础饲料加3%鱼油和3%红花油(SO+FO组)。饲养周期为12周,于12周取样并测定幼鱼生长、抗氧化、核酸和脂肪酸以及酶基因表达量等指标。主要结果如下:1.基础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显著提高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P<0.05)CO组鱼(92.38%),其中FO(100%)和SO+FO组鱼SR(100%)最高。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平均体重(BW)、相对增重率(R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P<0.05)CO组鱼,其中SO+FO组鱼BW(150±1.90g)、RWG(1091±26.7%)和SGR(2.95±0.05%day-1)最高。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P<0.05)CO组鱼(1.38±0.03),其中SO+FO组鱼PER(1.74±0.02)最高。SO+FO组鱼的饲料系数(FCR)(1.24±0.03)显著低于(P<0.05)CO(1.56±0.03)组鱼。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肝体系数(HSI)显著高于(P<0.05)CO组鱼(2.26±0.24),其中SO组幼鱼HSI最高(2.68±0.27%)。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CO组鱼。2.基础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不同程度地提高军曹鱼幼鱼的RNA、DNA和RNA/DNA比值。其中SO+FO组鱼肌肉合成RNA最多(239.48±0.79μg mg-1),显著高于(P<0.05)PO(201.19±0.81μg mg-1)、SO(194.86±0.93μg mg-1)和CO(143.44±1.25μg mg-1)组鱼。SO+FO组鱼肌肉的RNA/DNA比值也显著高于(P<0.05)CO、PO和SO组鱼。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鱼肌肉RNA/DNA比值与其SGR呈高度正相关。各组鱼组织器官RNA/DNA比值与相应SGR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肌肉R2>肝R2>脑R2>血清R2>心脏R2>肾R2。3.基础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显著提高军曹鱼幼鱼的抗氧化能力。摄食不同脂肪源的各组鱼组织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P<0.05)CO组鱼。摄食不同脂肪源各组鱼组织器官的丙二醛(MDA)均显著低于(P<0.05)CO组鱼。4.饲料中脂肪酸组成显著影响鱼体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源影响军曹鱼幼鱼的脂肪酸组成,然而影响程度因不同脂肪源而异,同一鱼不同组织器官对同一脂肪源的脂肪酸组成也不同,鱼不同组织器官的∑LC-PUFAs、∑n-6 PUFAs、∑n-3 PUFAs和n-3/n-6 PUFAs相异。5.饲料不同脂肪源对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脑、心脏和肾中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S2)基因表达影响显著高于(P<0.05)CO组鱼,其中PO和SO组鱼各组织器官的FADS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0.05)FO和SO+FO组鱼;饲料不同脂肪源对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脑、心脏和肾中脂肪酸延长酶5(ELOVL5)基因表达的影响显著高于(P<0.05)CO组鱼,且PO>SO>SO+FO>FO,其中PO和SO组幼鱼中ELOVL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0.05)FO和SO+FO组鱼。由此得出结论:基础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显著提高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RNA/DNA比值、FADS2和ELOVL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影响鱼体脂肪酸组成。其中以添加3%鱼油和3%红花油效果最佳,饲料中n-3/n-6 PUFAs的最佳比为0.63。军曹鱼可能具有合成LC-PUFAs的能力,其合成能力与营养、环境有关。本研究既为配制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和实用的军曹鱼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又为军曹鱼人工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