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政治与医疗—孙中山癌症诊疗过程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作为当时中国几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孙中山,受邀北来解决时局问题。1924年12月4日到达天津,本计划12月7日赴京的孙中山意外病倒,决定暂留天津养病。在天津期间,由德医和日医初步诊视、治疗。在各方催促和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滞留天津近月的孙中山于12月31日入京,住北京饭店接受北京医生的诊疗。1925年1月23日,孙中山病情急转直下,26日入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确诊肝癌晚期,西医认为药石无医。但孙中山还是选择尝试镭锭治疗,在镭锭无效后,1925年2月18日迁入铁狮子胡同,接受中医和其他疗法的尝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晚期不治身亡。本文以孙中山患癌为切入点,从疾病、政治与医疗三个方面着手,还原孙中山临终过程及探究其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生态。首先,笔者通过梳理报刊、孙中山北上随行人员的记录以及孙中山尸检报告等资料,还原孙中山在天津时期、北京饭店时期、协和医院时期以及铁狮子胡同时期的整个病情发展和诊疗情况。不难发现,相较于普通大众,拥有更为优越的医疗资源的孙中山,其确诊癌症还经历了千回百转的过程。从天津患病到北京协和医院手术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其病情的判断从临时感冒、胆囊炎复发、肝脏脓疡再到肝癌晚期,从只须静养到西医宣告绝望,其确诊时间长,过程曲折,诊断结果反差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诊断技术的落后。其次,笔者在梳理孙中山临终过程时发现,孙中山的疾病,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而烙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孙中山作为病体的身体暂时被烙有政治符号的身体所掩盖。疾病对于孙中山而言,既充当了应付时局的政治手段,为国民党决策提供缓冲时间,又成为政治上的“众矢的”,为国民党带来危机。最后,作为生理上的疾病,癌症疗治终归要回到医疗领域,孙中山病体也回归到疾病的身体。围绕着孙中山癌症的疗治,中西医各有认知并各施所长,体现着中西在医疗观念和治疗手段上的差异与冲突。受着新一代西医教育的孙中山,选择以西医治疗为主。而中医能够介入孙中山的癌症治疗,则源于中国古代早已有“癌”字。但毕竟此癌非彼癌,中医作为补充疗法并无多大用武之地。从整个孙中山癌症治疗过程和当时人对中西医的态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中医已无力与西医抗衡,其衰弱之势一览无余。
其他文献
舟曲水文站是白龙江中游的重要控制站,是国家级水文站.水文是水利工作的基础,防汛抗旱耳目,其效益发挥在水利水电建设、交通、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
对湖南某湿法炼锌厂含银325 g/t的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回收银试验研究。为了消除锌离子对含银矿物浮选的不利影响,采用二次造浆工艺,以丁铵黑药为捕收剂,同时利用乳化煤油的聚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有时需要切除肛门,行永久性的结肠造瘘,术后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效的镇痛能够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1]。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目的:探讨浙江省温岭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合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浙江省温岭市16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5个大型综合医院门诊,1个疾病预防中
目前国际上考虑高温下焊接结构特点的评定规范尚不多见,我国在此领域亦还属空白。为此,本文在评述国际上高温结构的评定规范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R5 卷6 对异种焊接头的评定方法,包括
目的分析麻醉药品的管理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作为麻醉药品管理阶段,即研究阶段,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作为未实施麻醉药品管理阶段,即对照阶段,
本文复习了少见鼻腔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部分病例可凭影像学表现确诊,而其他病例则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义气河属山区性河流,流域植被较好,河床稳定,河底由砾石和卵石组成.团山子水库建成后,由于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泥沙输移特性,河流中的泥沙将部分淤积在水库中.通过对团山子水库
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渗水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往往难以避免,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面板抬动破坏等严重后果。文章系统分析了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渗水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国内部分工程
通过分析岷县"20120510"暴雨洪水的特性,指出短历时强降水是形成本次灾害的动力因素,特殊的地表地质特征是形成本次灾害的物质基础;沟道防洪标准低、人水争地等因素加大了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