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ytt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外钢框架-内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在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对这种混合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落后于工程实践,还没有一套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与安全保障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1.鉴于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相似的特点,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建立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二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利用刚度等效的原则对混凝土核心筒进行了平面简化。 2.在分析混合结构中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连梁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大型平面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DRAIN-2D中的模型以及有关核心筒的最新研究成果,合理的选取了这些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模型。 3.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空间约束作用,横向梁的这种空间效应可以用弹性的竖向弹簧和转动弹簧来模拟,本课题在考虑竖向弹簧作用的基础上,再考虑转动弹簧的作用,一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合理考虑了横向梁的单元形式,即一端与混凝土核心筒铰接,另一端与钢框架刚接。 4.应用所建立的平面二维和拟三维分析模型,给出了该混合结构的平面二维及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在大型平面建筑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专用程序DRAIN-2D的基础上,编制了横向梁单元程序,并作为其中的一个新单元,用于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5.文中还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上述二维、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算例分析表明:采用考虑横向梁空间竖向和扭转约束作用的拟三维分析方法更合理。
其他文献
目前正值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公路网络正在迅速形成。大跨径钢桥由于其具有质轻、经济、架设方便等特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公路工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检验其缺点也逐渐暴
天然沉积的软粘土,通常具有与其相应重塑样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质,结构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由于工程的需要,开展天然软粘土结构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对进一步弄清软土地基的
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对碳纤维加固型钢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侧重于研究碳纤维加固型钢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主要
本文提出一种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竖向隔震问题。该装置能有效的解决竖向大承载力和竖向阻尼的难题。该装置不仅具有适宜的刚度和阻尼性能,而且性能稳定,结构紧
网壳结构是一种颇具魅力的空间网格结构,因其造型美观、受力合理、能覆盖较大空间,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车站、展览馆以及其它重要公共建筑中,是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要形
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的连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钢管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节点成为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
在混凝土框架中,边梁因变形协调而发生协调扭转,其弹性协调扭矩值主要取决于边梁扭转线刚度与楼面梁弯曲线刚度之间的比值;混凝土开裂后,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性能,以
大跨屋盖结构的抗风设计理论研究是当前结构风工程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本文在深入剖析了大跨屋盖结构抗风设计理论研究的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作用机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近年来需要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不断增加,如何快速、安全、经济的修建隧道工程,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深埋隧道工程,是当前该领域科技工作者
高层建筑内燃气管道是建筑内重要的非结构构件,在地震时,管道破损会导致燃气泄漏,引发大面积火灾。而此类火灾往往由于建筑内消防系统已造地震破坏及外界消防能力有限等原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