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市场上的所有消息,投资者不可能通过这些消息获得超额利润。然而,动量效应、反转效应、日历效应等价格异象的存在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挑战。动量效应就是过去表现好(差)的股票将来会继续表现(差)。构造动量策略需要卖空输者组合,在以往的中国股市无法实现,但是个股期权的即将推出将使动量策略变为现实。本文首先介绍了作为标准金融学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给出其适用条件。通过动量效应等价格异象引出了标准金融学的局限性。介绍新的流派行为金融学派及其对价格异象的合理解释。随后进入A股动量效应的分板块实证分析。首先实证分析整个大盘分别在牛市行情、熊市行情和完整周期的动量效应。然后分别对创业板、中小市值和蓝筹板块进行同样的实证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动量收益明显比整个大盘还有蓝筹成分股显著;二是在熊市的动量效应比在牛市要更显著;三是创业板的动量收益从短期(1周到6周)来看和中小板比较类似,均很显著,但是中期(12周)来看中小板动量效应依然显著,但是创业板怎么没有动量效应,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反转效应。接着通过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同欧美发达市场的差异,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机构投资者比重过低、投机氛围浓厚和缺乏做空工具三个特点,这些会加剧我国市场的动量效应。通过扩展Hong和Stein的HS模型引入新的一类投资者:技术动量交易者,这类投资者类似于国内坐庄的阳光私募机构,即有消息又能够做线引导散户,从而利用扩展的HS模型对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短期的动量效应做出解释。文章的最后总结了结论,提出了一些研究上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办法,包括:采用分解的方法对动量收益来元做实证研究、在中小板或创业板的FF3因子模型中引入动量,观察R方有没有显著增大,考虑有交易成本情况下的动量效应是否依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