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福克纳作品的哥特风格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生斧就了19部长篇及129个短篇,其中主要以“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著称于世。在创作中,他大量运用了哥特式手法,并以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持续深入地描写了美国南方人物浮沉、世态炎凉和历史变迁的社会景象,进而对人类的心灵世界进行了深刻剖析。其多数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阴森可怕的场景描绘与神秘恐怖的气氛渲染等方而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当前学术界对福克纳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理论视角,如新批评、文化批评、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迄今为止,虽然有多位评论家论及福克纳作品的哥特色彩,但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两三部小说的哥特元素进行个案分析,鲜有深入的专题研究,尤其没有将其与作者作品的后现代特质联系起来考量。本文选取了作者具有哥特色彩的作品:《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所展现的四种哥特元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探究,旨在确立其作品中的哥特元素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其哥特风格的独到之处。福克纳的哥特世界悬念迭起、暗流涌动,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探索了人物内心的压抑及其暴力的释放,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中人们的身份迷失与价值缺失,阐释了人类因无法透彻认识自身及所处环境而产生的困惑与焦虑,进而表达了作者对南方黑暗腐朽的势力及文化的控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反叛和对人性的呼唤。作者作品中的哥特艺术价值及其中所展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了一种后现代哥特的倾向,使其作品具有了可贵的广度和深度,对南方文学及美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的繁荣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首次应用响应面法对几种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与Box-Behnken设计原则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利用Design Expert-7.1.6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有很深的三农情结。1960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任助教时,响应当时毛主席12条指示的号召,报名去农村锻炼,下放到北京市平谷县峪口人民公
最近接触到一些家长,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面对孩子学习时间不少而进步却不明显的情况时更是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本文针对新出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展开研究,对"四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就要求立足中华民
9月9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由中国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圆满闭幕。本届服贸会举办了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次提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并将成渝联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