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trophoresis,CE)手性拆分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手性拆分相比具有下述优点:分离效率高;无需手性柱;分离模式多种多样,使用范围广,分子、离子、水溶性、脂溶性化合物都能进行分离;手性添加剂的用量很少。对于CE手性分离,手性拆分剂的选择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非环化多糖是一种新型的CE手性选择剂,但将其用于CE手性拆分并不久,而且使用的非环化多糖种类也有限。鉴于此,以可溶性淀粉、糊精、葡聚糖、麦芽糖、蔗糖和葡萄糖为非环化糖类的代表化合物,较为系统的研究它们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对抗组胺类药物西替利嗪的手性分离,并初步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手性识别机理。 首先以可溶性淀粉这种多糖作为手性选择剂,成功实现了西替利嗪对映体的手性分离。研究中考察了可溶性淀粉浓度、缓冲溶液种类、离子强度与缓冲溶液pH值以及有机添加剂、运行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条件的优化。确认了西替利嗪对映体在电泳拆分中的出峰顺序,考察了两对映体与可溶性淀粉相互作用的强弱。 以另一种链长比可溶性淀粉短的多糖——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研究其对西替利嗪对映体的分离性能。在糊精浓度5.0%(w/w)、磷酸盐80 mmol·L-1(pH 2.5)的缓冲体系中,分离电压20 kV时,西替利嗪对映体的RS达到2.0。测定R-(-)-西替利嗪原料药中S-(+)-异构体的含量,在0.05~5.00 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0以上;RSD低于4.9%。同时,研究了与糊精结构类似,但成键方式不同的多糖——葡聚糖的拆分能力。结果显示,主要以α(1→6)键相连的葡聚糖不能拆分西替利嗪对映体。 进一步考察了多糖的糖链长度和糖单元连接方式对西替利嗪对映体手性分离的影响,以麦芽糖、葡萄糖、蔗糖这三种寡糖为手性选择剂拆分西替利嗪对映体,在使用的CE拆分条件下,仅麦芽糖对西替利嗪对映体有手性识别作用,而葡萄糖和蔗糖则对西替利嗪对映体无拆分能力。 综合所得结果,初步提出了关于非环化糖类可能的手性识别机理。对进一步阐明详细的识别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为预测此类多糖对新手性药物的分离可能性提供了依据。